掘进工作面施工执行标准
《掘进工作面施工执行标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掘进工作面施工执行标准(141页珍藏版)》请在安全文库网上搜索。
1、掘进工作面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实施规范第一章 掘进工程质量验收规范第一节 掘进工作面工程质量验收管理实施标准一、掘进巷道工程质量验收标准(一)巷道成型验收规范1 巷道成型:巷道顶帮成光滑平面,不应有明显凹凸,凹凸不得大于50mm;两墙平直与底板夹角90,不得留托根。2 巷道净宽误差要求:中线至任一帮误差0-100mm。3 巷道净高误差要求:腰线至顶、底板误差0-100mm,无腰线量全高-50200mm。4 巷道坡度:偏差不得超过1。巷道施工保证顶板平整,巷道施工坡度变化及巷道交叉、贯通时,顶板不得出现台阶。(二)锚杆施工质量1 严格控制钻孔深度,钻孔深度误差范围0-+50mm。2 矩形巷道顶部及
2、拱形巷道拱基线以上每根锚杆使用2支MSK2335和2支MSZ2335树脂锚固剂,矩形巷道帮部及拱形巷道拱基线以下每根锚杆使用1支MSK2335和2支MSZ2335树脂锚固剂。3 外露长度:锚杆外露丝露出螺母长度10-50mm。4 间排距:保证巷道支护成排成行,间排距误差范围100mm,不得连续三根超过间排距,否则按照五花布置补打锚杆。5 安装角度:锚杆应垂直于煤岩面,锚杆托板应紧压网片贴紧煤岩面,保证锚杆及锚索一条线,托板方向一致,横向水平放置,锚杆打设角度误差范围15。6 预紧力:不低于300Nm。7 锚固力:不低于100KN。8 两帮底脚锚杆距巷道底板距离不得超过300mm。(三)锚索施工
3、质量1 严格控制钻孔深度,钻孔深度误差范围0-+50mm。2 每根21.87100mm锚索使用2支MSK2335和3支MSZ2335树脂锚固剂,每根21.83500mm锚索使用2支MSK2335和2支MSZ2335树脂锚固剂,每根28.67100mm锚索使用1支MSK2850和2支MSZ2850树脂锚固剂,每根28.63500mm锚索使用1支MSK2850和1支MSZ2850树脂锚固剂。3 外露长度:露出锁具长度200mm,允许误差范围50mm。4 间排距:保证巷道支护成排成行,间排距误差范围100mm,不得连续两排超过间排距。5 导向环:21.8锚索必须使用导向环。6 安装角度:应垂直于煤岩
4、面,托板应紧压网片贴紧煤岩面,保证锚杆及锚索一条线,托板方向一致,横向水平放置,锚索打设角度误差不超过5。7 预紧力:21.8锚索不低于250KN,28.6锚索不低于300KN。8 锚固力:不低于200KN。(四)网片敷设及联网质量1 网片应紧贴煤岩面,钢带、网片长边沿巷道横向布置,不得歪斜,网片压茬长度不小于80mm。2 联网方式为双排联网,采用14#铁丝绑扎拧紧不低于2扣,同侧绑扎不下于160mm。帮部网底部须呈一条线,不得参差不齐。(五)架棚质量1 棚梁间距不超过设计值50mm,梁水平度不大于40mm,支架梁扭矩不大于50mm。2 立柱斜度不大于1,水平巷道支架前倾后仰不大于1,倾斜巷道
5、每增加5-8支架迎山角增加1。3 柱窝深度不小于设计值,撑(或拉)杆、垫板、背板的位置、数量、安设形式符合设计要求,撑(或拉)杆角度与巷道设计坡度一致。(六)喷浆质量正常支护段,喷层厚度不低于设计值的90;架棚支护段,仅进行喷浆封闭围岩,喷层厚度不超过5cm。现场每25m打一组观测孔,一组观测孔至少3个且均匀布置。表面平整度允许偏差50mm,喷层混凝土强度符合设计要求,基础深度不低于设计值的90%。喷砼巷道挂五根线喷浆,即两帮各两根线,弧顶一根线,保证喷浆后巷道表面平顺,断面符合设计要求。(七)支护编码1 施工区队应做好支护编码工作,定时间、定地点、定人员对掘进工作面支护工程质量进行确认,并将
6、编码、支护质量自查情况、施工人员记录在工程质量自检记录上。2 半圆拱巷道:锚杆按排编码,编码至每排中间锚杆位置,编码为“排数+班长姓名”,每根锚杆按“排数+顺序”记录;锚索按根编码,编码为“数字+班长姓名”。3 矩形顺槽巷道:“锚杆+帮锚索”按排编码,编码至钢带右侧第2-3根锚杆中部,编码为“排数+班长姓名”;顶部锚索按根编码,编码为“数字+班长姓名”。4 起吊点(锚杆、锚索)支护按根编码,编码为“数字+班长姓名”。5 编码颜色为白色,字体130号黑体加粗,编码每月更新一次。(八)混凝土地坪施工质量1 严格按照生产技术管理部施工通知要求作业,地坪施工位置,施工工艺、地坪厚度和混凝土强度符合设计
7、要求。2 施工单位严格按照巷道腰线将底板起底到位,腰线必须平缓,10米范围内误差不得大于100mm。底板平整、不留浮渣,起底完后由生产技术管理部验收后方可施工地坪。3 严格按照设计要求留设水沟,水沟内沿距巷帮100mm;水沟沿巷道延伸方向必须平直,10米范围内误差不得大于10mm,抹面光滑。水沟跨联巷交叉口时留暗水沟压钢管,确保联巷会车不受影响。4 浇筑地坪前准备好地坪施工台账、振动器、木抹子、水平尺和其它与施工地坪有关工器具。5 浇筑地坪时严格按照腰线进行施工,确保、地坪水沟有自然流水坡度。6 混合料配合比必须符合强度要求,浇筑时将混合料搅拌均匀,混凝土必须振动至泛浆,每班地坪接茬处平滑不留
8、凹坑,无明显过渡。7 当班对已施工的地坪表面收平,确保表面平滑,无凹坑;2范围内地坪表面高差不超过10mm。8 地坪表面非水沟侧比水沟侧高50mm,确保巷道内水自流至水沟内,巷道无积水。9 巷道坡度大于5时地坪表面必须留设防滑纹,防滑纹垂直于巷道延伸方向,平行布置,间距为150mm,防滑纹宽深=1010mm,长度为巷道地坪宽度。防滑纹规格一致,实用美观。10 地坪施工完成后必须由施工单位安排专人看护地坪3天,严禁任何人员在该期间内踩踏地坪,确保施工地坪质量符合要求。二、支护质量检测规定(一) 锚杆锚固力测试:每循环锚杆抽样测试一组,帮顶各一根,一组3根,测试达到设计锚固力100%则为合格(10
9、0KN),失效锚杆在200-300mm范围内进行补打;若连续2根测试不合格,则对当班施工的所有锚杆进行重新测试、处理。(二) 锚索预紧力测试:锚索锁定时逐根做预紧力测试、观察,锁定后预紧力不小于设计值的100%(250KN),失效锚索在300-500mm范围内进行补打;若连续3根测试不合格,则必须报告生产技术管理部分析其原因,并积极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和防范措施。(三) 钢带、托板、护网检查:钢带、托板、护网与巷道表面贴紧面积不低于90为合格;护网搭接长度不小于设计值的90%、联网间距不大于25cm为合格。第二节 临时支护管理实施标准一、临时支护使用标准(一)巷道采用掘锚机进行掘进,临时支护采用
10、掘锚机机载临时护板配合钢筋网进行支护(以401104运输巷工作面临时支护为例)。1 工作时,使用掘锚机的泵站供油,通过钻机备用手把将临时护板伸出至所需的高度,塞入事先绑扎好的钢筋网,升紧临时护板将网片紧贴顶板形成临时支护。2 工作油通过机载控制阀,经过互锁阀内的单向阀,进入支撑油缸的活塞侧。工作油同时打开支撑油缸缩回侧(活塞杆侧)的互锁阀,支撑油缸活塞杆侧的油液经过打开的互锁阀、控制阀和回油过滤器返回油箱。图1 机载钻机临时支护示意图图2 机载钻机临时支护示意图(二)巷道采用爆破或掘进机掘进,临时支护采用吊环+钢筒进行支护(以403盘区辅运巷工作面为例)。1.安装要求(1)临时支护采用由金属吊
11、环与空心钢管组成的前探梁。前探梁由3根4.0m长的3寸钢管制成,钢管壁厚3mm。金属吊环采取高强锚杆帽、壁厚不小于5mm铁环、40T溜子链加工制成。吊环的强度要与前探梁的强度相匹配,吊环长度能够满足前探梁后方背木结顶后,吊环前方结顶,且前探梁需设置防滑措施。(2)将前探梁吊环安装在巷道顶板支护锚杆上,第一个吊环安装在前探梁尾部往前0.1m的锚杆上,其余两个吊环安装距第一个吊环后0.8m和1.6m处。上吊环的锚杆必须留有2050mm的丝扣,以保证吊环的牢固。(3)前探梁到迎头的端面距不得大于0.3m;前探梁第三个吊环后方上使用专用方木垫实,前探梁前方接顶,方木规格:长宽厚200015050mm。
12、(4)前探梁第三个吊环至工作面上铺设金属网片。同时,前探梁必须要有能够左右移动的能力,安装如下图。图3 爆破或是掘进机掘进临时支护示意图2.架设方法施工流程:掘进一个循环敲帮问顶铺顶网临时支护永久支护(距离迎头小于1/2排距)去除临时支护背板或拆除临时支护。(1)敲帮问顶:掘进机截割一个循环后,首先在跟班队干监护下,由班长(或有经验的人员)站在支护完好、退路畅通的安全地点,使用专用长柄工具由外向里进行敲帮问顶,敲掉顶帮活煤,敲掉迎面墙及顶帮活煤(岩)。(2)铺顶网:作业人员站在永久支护下将新网片搭接在已支护网片上进行联网绑扎,绑扎间距为160mm。(3)前移(安设)前探梁:作业人员将前探梁吊环
13、安装在靠近迎头的锚杆上,2人将接顶方木横担在前探梁上(后方已支护的顶板),并接顶背实,人员站在已接顶区域下方将网片放置前探梁上方未支护区域,然后用长柄工具将顶网托起,人员站在已背实的前探梁下方进行永久支护作业。(4)前探梁采用螺栓(长度大于140mm)作为插销实现防滑功能。在距离前探梁尾端200mm、400mm、600mm处各设置一对插销孔,孔径大于螺柱直径、小于螺帽直径(或垫片外径)。(5)永久支护完成后去除临时支护背板或拆除临时支护;在拆除零时支护材料时,必须注意安全,看好周围情况。二、掘进工作面支护材料临时存放的其他规定(一) 当班使用的锚杆、锚索、钢筋网等金属材料严禁堆放在路面上,须在
14、工作面安装专用挂钩,支护材料码放于吊钩内。(二) 专用吊挂钩使用锁具或螺帽固定在帮部距离底板第2根锚杆/锚索上,使用的锁具和螺帽必须是完好的,严禁使用废旧材料。(三) 支护材料须按照物料防冲限位固定管理规定使用不小于6mm钢丝绳捆绑固定于帮部。(四) 临时支护材料专用挂钩全长500mm;外表涂刷颜色为蓝色。加工以及使用按照附图执行。图4 支护材料临时存放专用挂钩加工示意图第三节 永久支护管理实施标准一、锚杆施工质量要求(一) 严格控制钻孔深度,钻孔深度误差范围0-+50mm。(二) 外露长度:露出螺母长度1050mm。(三) 间排距:保证巷道支护成排成行,间排距误差范围50mm,不得连续两排超
15、过间排距。(四) 安装角度:锚杆应垂直于煤壁面,锚杆托板应紧压网片贴紧壁面,锚杆打设角度误差范围15,托板横向水平放置,方向一致。(五) 扭矩力不低于300Nm。(六) 锚固力不低于100KN。锚杆支护质量要求见表1。表1锚杆支护质量要求序号项目要求允许偏差1安装质量安装牢固托板密贴壁面不松动。2拉拔力100KN(27.5MPa)不低于100KN(27.5MPa)3间排距/50mm4锚杆孔深/050mm5锚杆角度锚杆方向与巷道轮廓线垂直杆体与轮廓线夹角小756锚杆外露长度露出螺丝帽10-50mm7锚杆扭距300Nm不低于300Nm二、锚索施工质量要求(一) 严格控制钻孔深度,钻孔深度误差范围0
16、-+50mm。(二) 外露长度:露出锁具长度200mm,误差范围50mm。(三) 间排距:保证巷道支护成排成行,间排距误差范围50mm,不得连续两排超过间排距。(四) 安装角度:应垂直于煤岩面,托板应紧压网片贴紧煤岩面,保证锚杆及锚索一条线,托板方向一致,横向水平放置,锚索打设角度误差不超过5。(五) 预紧力:不低于250KN。锚索支护质量要求见表2。表2 锚索支护质量要求序号项目要求允许偏差1安装质量安装牢固托板密贴壁面不松动2预紧力250KN(52.5MPa)不低于250KN(52.5MPa)3孔深/0200mm4外露露出锁具200mm50mm5间排距/50mm三、网片敷设及联网质量要求(
17、一)顶部网片垂直于巷道施工方向铺设,铺设前采用14#铁丝将网片两片连接在一起,再与原使用好的网片横向搭接,使用前探梁前用长柄工具托起,支护时顶部锚杆必须压住网片。(二)帮部网片垂直于巷道施工方向敷设,铺设前采用14#铁丝将网片每两片连接在一起,再与原使用好的网片横向搭接,帮网与帮网、帮网与顶网搭接均为80mm,联网铁丝采用14#铁丝双股绑扎,隔孔三花式交错绑扎,联网间距为160mm,联网必须在十字交叉处连接,并且帮部锚杆打设在网片搭茬中心,保证能压住网片搭茬。四、喷浆质量要求工作面运输巷掘进施工期间,若喷浆时,喷浆厚度应不小于100mm,强度等级应不小于C25。(一)喷浆质量要求现场每25m打
18、一组观测孔,一组观测孔至少3个且均匀布置。表面平整度允许偏差50mm,喷层混凝土强度符合设计要求,基础深度不低于设计值的90%。(二)喷浆料配合比及材料选用1.喷浆料配合比:喷浆层强度等级设计应不小于C25,其具体配合比为水:水泥:砂子:米石=0.5:1.0:1.65:1.85。2.喷浆料选用:水泥(使用M32.5R砌筑水泥;细骨料):优质的中、粗河沙(含泥量按要求不超过3%粗骨料):米石粒径510mm(过筛并用水冲洗干净);水(经过净化的工业用水);外加剂(喷射混凝土加入RC-4型速凝剂,按水泥用量的5%配料)。五、锚杆(锚索)质量检测(一)锚杆扭矩测试1.每循环中逐根用扭矩扳手测试扭矩、观
19、察,若扭矩不足300Nm,则使用扭矩扳手预紧至300Nm,失效锚杆在200-300mm范围内进行补打。2.若连续2根测试不合格,则必须调查其原因,并积极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和防范措施。(二)锚杆锚固力测试1.每循环锚杆抽样测试一组,帮顶各一根,一组3根,测试达到设计锚固力100%则为合格(100KN),失效锚杆在200-300mm范围内进行补打。2.若连续2根测试不合格,则对当班施工的所有锚杆进行重新测试、处理。(三)锚索预紧力测试1.锚索锁定时逐根做预紧力测试、观察,锁定后预紧力不小于设计值的100%(250KN),失效锚索在300-500mm范围内进行补打;2.若连续3根测试不合格,则必须报
20、告生产技术部分析其原因,并积极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和防范措施。六、支护编码(一) 半圆拱巷道:锚杆按排编码,编码至每排中间锚杆位置,编码为“排数+班长姓名”,每根锚杆按“排数+顺序”记录;锚索按根编码,编码为“数字+班长姓名”。(二) 矩形顺槽巷道:“锚杆+帮锚索”按排编码,编码至人行道侧钢带第2-3根锚杆中部,编码为“排数+班长姓名”;顶部锚索按根编码,编码为“数字+班长姓名”。(三) 起吊点(锚杆、锚索)支护按根编码,编码为“数字+班长姓名”。(四) 编码颜色为白色,字体130号黑体加粗,编码每月更新一次。(五) 锚索单独编码;锚杆或锚杆+钢带按排编码。第四节 围岩变形(矿压)观察管理实施标
21、准一、观测对象巷道围岩表面及深部位移,顶板完好性,两帮围岩破碎情况,工作面支护质量及底板压力情况。二、观测内容掘进工作面巷道的顶、底板移近量和两帮移近量,顶板下沉、底鼓、两帮位移(收缩)情况。三、观测方法(一)巷道收敛变形监测1.测站设置(1)均匀布点:地质条件正常、无明显矿压显现时,每间隔100m设置一处,与顶板离层仪应成组布置,布置在同一处。(2)随机布点:通过断层时,在断层面及断层面前后30m处各设置一处;过顶板破碎带、淋水带、应力集中区、过断层时,根据现场实际每间隔1030m设置一处。2.测站布置要求:测站采用“十”字布点法安设表面位移监测断面;每个测站安设两个监测断面,监测断面间距应
22、不大于两排锚杆距离,测点应安设牢固。在顶板中部垂直方向和两帮中部水平方向施工三个32mm、深200mm的孔,将29mm、长200mm的木桩打入孔中,在木桩端部用油漆作出标记,在木桩上砸一根铁钉栓绳。3.观测方法:在C、D之间拉紧测绳,标记出中点0点;用钢卷尺测读AO值、OB值、CO值和DO值,并记录;测量精度要求达到1mm。4.观测周期:在距迎头50m范围内,每天观测1次;掘进工作面50m以外,每周观测1次;若遇围岩变形速度有明显增大的趋势,则坚持每天观测一次,直至数据稳定。图1 巷道围岩变形观测示意图5.巷道收敛变形观测站管理每个收敛变形观测站进行编号并挂牌管理,每个牌板吊挂在收敛变形观测站
23、旁边,方便观测。施工队必须保持收敛变形观测站完好,牌板清洁,便于填写。一条巷道内收敛变形观测站牌板与顶板离层仪牌板同步安置。(二)数据处理必须建立巷道围岩收敛变形记录台账,台帐由技术员如实填写,必须保证观测数据的真实准确性,并将观测结果整理后报送生产部。施工队每月分析一次观测数据,并上报生产部,对巷道收敛变形严重区域(顶板下沉、帮凸、底鼓区域)采取措施进行处理。(二)顶板离层仪监测1 观测方法:401104工作面运输巷掘进期间,通过设置GUD520W围岩移动传感器(顶板离层仪)监测巷道顶板离层层位、离层量,用于判断顶板破坏范围,对巷道稳定性进行识别,对巷道现有支护进行评价。2 测量参数:测量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掘进 工作面 施工 执行 履行 标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