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安全站位管理标准(标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煤矿安全站位管理标准(标准)(63页珍藏版)》请在安全文库网上搜索。
1、 矿山救护中心安全站位管理标准 汇报部门 海石中队 2020 矿山救护作业安全站位管理标准 01 地面消防作业安全站位管理标准 02 交通运输作业安全站位管理标准 03 高空 高压 带电作业安全站位管理标准 04 目录 为进一步规范职工上岗作业行为 深化全员安全自主管理 夯实安全管理基础 结合2019年9月19日至20日召开的全省矿山企业本质安全体系建设现场培训会议精神 集团公司导入卓越绩效管理模式以及河南城郊煤矿 岗位标准流程管理 经验 根据 矿山救护中心安全站位管理实施办法 要求 制定本标准 请各部室 中队认真贯彻执行 前言 1 矿山救护作业安全站位管理标准 1 矿山救护作业安全站位管理标
2、准 1 爬绳训练爬绳训练时 操作者站立于电缆 钢管或麻绳 下方 并在电缆 钢管或麻绳 下设置防护垫 海绵垫 同时由小队正副小队长或轮值小队长分别站立在电缆 钢管或麻绳 下方防护垫两侧保护爬绳者的安全 严禁其他人员身体任何部位 必要时除手以外 处于爬绳高度下落及身体摆动范围内 小队其他人员列横队成跨立式站在电缆 钢管或麻绳 之外安全地点 2 引体向上引体向上训练时 操作者站立于单杠正下方 双腕系安全带 小队正副小队长或轮值小队长分别站立在拉单杠队员两侧保护拉引体者的安全 严禁其他人员身体任何部位 必要时除手以外 处于拉引体者跌落或者身体摆动范围内 小队其他人员列横队成跨立式站在单杠之外安全地点
3、3 检力器训练拉检力器训练时 操作者双手握住手柄 单脚或双脚站在检力器正后方 小队正副小队长或轮值小队长分别站在拉检力器队员两侧保护被拉检力器者的安全和故障处置 严禁其他人员身体任何部位 必要时除手以外 处于检力器重锤下落及操作者一米范围内 小队其他人员列横队成跨立式站在检力器之外安全地点 体能训练安全站位管理标准 体能训练安全站位管理标准 3 进行仪器 装备操作时 操作者位于仪器正前方或置于身体正前方 严禁其他无关人员站立仪器掉落或操作者一米范围之内 小队其他人员列横队成跨立式站在仪器 装备操作位置之外的安全地点 2 进行仪器 装备操作前 操作者首先对被操作的仪器 装备进行检查评估 只有确保
4、被操作的仪器 装备符合操作标准和安全的前提下 方可进行作业 1 进行带有氧气仪器 装备操作前 操作者首先作业区域10范围内是否有点火源 油脂等物品存在 只有确保作业环境安全后 方可进行作业 加入标题 加入标题 加入标题 装备 仪器操作安全站位管理标准 装备 仪器操作安全站位管理标准 一般技术操作安全站位管理标准 救护队在开展矿山救护工作前必须制定行动方案及安全技术措施 严禁穿化纤衣服入井 严禁携带烟草 打火物品下井 入井前要召开班前会 认真学习并严格落实各项安全技术措施 安排井下工作时的注意事项和安全防范措施 加强现场安全管理 杜绝违章指挥 违章作业等行为 确保救护指战员的自身安全 进入灾区侦
5、察或作业的小队人员不得少于6人 进入灾区前 应检查氧气呼吸器是否完好 并应按照规定佩用 小队必须携带备用全面罩氧气呼吸器1台和不低于18MPa压力的备用氧气瓶2个 以及氧气呼吸器工具和装有配件的备件袋 如果不能确认井筒和井底车场有无有毒 有害气体 应在地面将氧气呼吸器佩用好 在任何情况下 禁止不佩带氧气呼吸器的救护队下井 如果不能确认井筒和井底车场有无有毒 有害气体 应在地面将氧气呼吸器佩用好 在任何情况下 禁止不佩带氧气呼吸器的救护队下井 灾区行动一般规定 井下救护作业安全站位管理标准 随时检测有毒有害气体和氧气含量 观察风流变化情况 佩用或不佩用氧气呼吸器的地点由现场指挥员确定 小队长应至
6、少间隔20min检查一次队员的氧气压力 身体状况 并根据氧气压力最低的一名队员来确定整个小队的返回时间 如果小队乘电机车进入灾区 其返回安全地点所需时间应按步行所需时间计算 小队长应使队员保持在彼此能看到或听到信号的范围以内 如果灾区工作地点离新鲜风流处很近 并且在这一地点不能以整个小队进行工作时 小队长可派不少于2名队员进入灾区工作 并保持直接联系 在窒息区内 任何情况下都严禁指战员单独行动 严禁摘掉面罩讲话 在窒息或有毒有害气体威胁的灾区侦察和工作时 应做到 在引导及搬运遇险人员时 应给遇险人员佩用全面罩氧气呼吸器或隔绝式自救器 对受伤 窒息或中毒的人员应进行简单急救处理 然后迅速送至安全
7、地点 交现场医疗救护人员处置 并尽快送医院治疗 搬运伤员时应尽量避免振动 注意防止伤员精神失常时打掉队员的面罩 而造成中毒 在抢救长时间被困在井下的遇险人员时 应有医生配合 对长期困在井下的人员 应避免灯光照射其眼睛 搬运出井口时应用毛巾盖住其眼睛 在灾区内遇险人员不能一次全部抬运时 应给遇险者佩用全面罩氧气呼吸器或隔绝式自救器 当有多名遇险人员待救时 矿山救护队应根据 先活后死 先重后轻 先易后难 的原则进行抢救 添加关键词 在窒息或有毒 有害气体威胁的灾区抢救遇险人员时应做到 救护侦察时 应探明事故类别 范围 遇险 遇难人员数量和位置 以及通风 瓦斯 粉尘 有毒有害气体 温度等情况 中队或
8、以上指挥员应亲自组织和参加侦察工作 侦察时必须做到 救护侦察时 应探明事故类别 范围 遇险 遇难人员数量和位置 以及通风 瓦斯 粉尘 有毒有害气体 温度等情况 中队或以上指挥员应亲自组织和参加侦察工作 侦察时必须做到 控制烟雾的蔓延 防止火灾扩大 防止引起瓦斯或煤尘爆炸 防止因火风压引起风流逆转 有利于人员撤退和保护救护人员安全 创造有利的灭火条件 处理井下火灾应遵循的原则 在条件具备时 应采用直接灭火的方法 采用直接灭火法时 须随时注意风量 风流方向及气体浓度的变化 并及时采取控风措施 尽量避免风流逆转 逆退 保护直接灭火人员的安全 井下发生火灾时 根据灾情可实施局部或全矿井反风或风流短路措
9、施 反风前 应将原进风侧的人员撤出 并注意瓦斯变化 采取风流短路措施时 必须将受影响区域内的人员全部撤离 灭火中 只有在不使瓦斯快速积聚到爆炸危险浓度 且能使人员迅速撤出危险区时 才能采用停止通风或减少风量的方法 灭火应从进风侧进行 为控制火势可采取设置水幕 拆除木支架 不致引起冒顶时 拆掉一定区段巷道中的木背板等措施防止火势蔓延 指挥员应根据火区的实际情况选择灭火方法 指挥员应根据火区的实际情况选择灭火方法 用水或注浆的方法灭火时 应将回风侧人员撤出 同时在进风侧有防止溃水的措施 严禁靠近火源地点作业 用水快速淹没火区时 密闭附近不得有人 用水灭火时 水流不得对准火焰中心 随着燃烧物温度的降
10、低 逐步逼向火源中心 灭火时应有足够的风量 使水蒸气直接排入回风道 用水灭火时 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缺乏灭火器材或人员时 火源点不明确 火区范围大 难以接近火源时 用直接灭火的方法无效或直接灭火法对人员有危险时 采用直接灭火不经济时 当采用隔绝方法灭火时 在下列情况下 采用隔绝方法或综合方法灭火 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 应尽量缩小封闭范围 隔绝火区时 首先建造临时风墙 经观察和气体分析表明灾区趋于稳定后 方可建造永久风墙 在封闭火区瓦斯浓度迅速增加时 为保证施工人员安全 应进行远距离的封闭火区 在封闭有瓦斯 煤尘爆炸危险的火区时 根据实际情况 可先设置抗爆墙 见表11 在抗爆墙的掩护下 建立永久风墙
11、 砂袋抗爆墙应采用麻袋或棉布袋 不得用塑料编织袋装砂 采用隔绝方法灭火时 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封闭火区风墙时应做到 建造火区风墙时应做到 A 采取控风手段 尽量保持风量不变 B 注入惰性气体 C 检测进风 回风侧瓦斯浓度 氧气浓度 温度等 D 在完成密闭工作后 迅速撤至安全地点 A 人员应立即撤出危险区 进入检查或加固密闭墙 应在24h之后进行 B 封闭后 应采取均压灭火措施 减少火区漏风 C 如果火区内O2 CO含量及温度没有下降趋势 应查找原因 采取补救措施 A 采取惰化措施抑制火区爆炸 B 检查瓦斯 只有在火区内可燃气体浓度已无爆炸危险时 方可进行火区封闭作业 否则 应在距火区较远的安全地
12、点建造风墙 当采用隔绝方法灭火时 高温下的救护工作 井下巷道内温度超过30 时 即为高温 应限制佩用氧气呼吸器的连续作业时间 巷道内温度超过40 时 禁止佩用氧气呼吸器工作 但在抢救遇险人员或作业地点靠近新鲜风流时例外 否则 必须采取降温措施 为保证在高温区工作的安全 应采取降温措施 改善工作环境 在高温作业巷道内空气升温梯度达到0 5 1 min时 小队应返回基地 并及时报告井下基地指挥员 1 2 3 向出发的小队布置任务 并提出安全措施 救人时 救护人员进入高温灾区的最长时间不得超过25min 40 20min 45 15min 50 10min 55 5min 60 温度超过60 时 严
13、禁进入灾区 返回时 不得快速行走 并应采取一些改善其感觉的安全措施 如手动补给供氧 用水冷却头 面部等 在高温条件下 佩用氧气呼吸器工作后 休息的时间应比正常温度条件下工作后的休息时间增加1倍 在进入高温巷道时 要随时进行温度测定 测定结果和时间应做好记录 有可能时写在巷道帮上 如果巷道内温度超过40 小队应退出高温区 并将情况报告救护指挥部 与井下基地保持不断的联系 报告温度变化 工作完成情况及队员的身体状况 发现指战员身体有异常现象时 必须率领小队返回基地 并通知待机小队 在高温条件下佩用氧气呼吸器工作后 不应喝冷水 井下基地应备有含0 75 食盐的温开水和其他饮料 扑灭不同地点火灾的方法
14、 进风井口建筑物发生火灾时 应采取防止火灾气体及火焰侵入井下的措施 A 立即反风或关闭井口防火门 如不能反风 应根据矿井实际情况决定是否停止主要通风机 B 迅速灭火 正在开凿井筒的井口建筑物发生火灾时 如果通往遇险人员的通道被火切断 可利用原有的铁风筒及各类适合供风的管路设施向遇险人员送风 同时 采取措施将火扑灭 以便尽快靠近遇险人员进行抢救 扑灭井口建筑物火灾时 事故矿井应召集消防队参加 回风井筒发生火灾时 风流方向不应改变 为了防止火势增大 应适当减少风量 竖井井筒发生火灾时 不管风流方向如何 应用喷水器自上而下的喷洒 只有在确保救护人员生命安全时 才允许派遣救护队进入井筒灭火 灭火时 应
15、由上往下进行 扑灭井底车场的火灾时 应坚持的原则 当进风井井底车场和毗连硐室发生火灾时 应进行反风 反风前 撤离进风侧人员 停止主要通风机运转或风流短路 不使火灾气体侵入工作区 回风井井底发生火灾时 应保持正常风向 可适当减少风量 救护队要用最大的人力 物力直接灭火和阻止火灾蔓延 为防止混凝土支架和砌碹巷道上面木垛燃烧 可在碹上打眼或破碹 安设水幕 如果火灾的扩展危及关键地点 如井筒 火药库 变电所 水泵房等 则主要的人力 物力应用于保护这些地点 添加标题内容 添加标题内容 扑灭不同地点火灾的方法 扑灭不同地点火灾的方法 扑灭井下硐室中的火灾时 应坚持的原则 扑灭不同地点火灾的方法 扑灭不同地
16、点火灾的方法 从进风侧利用各种手段进行灭火 采煤工作面回风巷着火时 应防止采空区瓦斯涌出和积聚造成危害 用上述方法灭火无效时 应采取隔绝方法和综合方法灭火 在进风侧灭火难以取得效果时 可采取区域反风 从回风侧灭火 但进风侧要设置水幕 并将人员撤出 急倾斜煤层采煤工作面着火时 不准在火源上方灭火 防止水蒸气伤人 也不准在火源下方灭火 防止火区塌落物伤人 而要从侧面利用保护台板和保护盖接近火源灭火 STEP01 STEP02 STEP03 STEP04 STEP05 扑灭不同地点火灾的方法 扑灭不同地点火灾的方法 在扑灭独头巷道火灾时 矿山救护队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上山独头煤巷火灾不管发生在什么地点
17、 如果局部通风机已经停止运转 在无需救人时 严禁进入灭火或侦察 应立即撤出人员 远距离进行封闭 上山独头煤巷火灾不管发生在什么地点 如果局部通风机已经停止运转 在无需救人时 严禁进入灭火或侦察 应立即撤出人员 远距离进行封闭 平巷独头巷道掘进头发生火灾 瓦斯浓度不超过2 时 应在通风的情况下采用直接灭火 灭火后 必须仔细清查阴燃火点 防止复燃引起爆炸 火灾发生在平巷独头煤巷的中段时 灭火中必须注意火源以里的瓦斯情况 设专人随时检测 严禁将已积聚的瓦斯经过火点排出 如果情况不清 应远距离封闭 火灾发生在上山独头煤巷的掘进头时 在瓦斯浓度不超过2 的情况下 有条件时应直接灭火 灭火中应加强通风 如
18、瓦斯超过2 仍在继续上升 应立即把人员撤到安全地点 远距离进行封闭 若火灾发生在上山独头巷的中断时 不得直接灭火 应在安全地点进行封闭 扑灭不同地点火灾的方法 救护队处理不同地点火灾时 小队执行紧急任务的安排原则 井筒和井底车场发生火灾时 应派一个小队灭火 派另一个小队去火灾威胁区域救人 当火灾发生在矿井进风侧的硐室 石门 平巷 下山或上山 火烟可能威胁到其他地点时 应派一个小队灭火 派另一个小队到最危险的地点救人 当火灾发生在采区巷道 硐室 工作面中 应派一个小队从最短的路线进入回风侧救人 另一个小队从进风侧灭火 救人 当火灾发生在回风井井口建筑物 回风井筒 回风井底车场 以及其毗连的巷道中
19、时 应派一个小队灭火 派另一个小队救人 处理瓦斯 煤尘爆炸事故安全站位管理标准 处理爆炸事故 小队进入灾区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处理瓦斯 煤尘爆炸事故安全站位管理标准 处理煤与瓦斯突出事故安全站位管理标准 救护队进入灾区侦察时 应查清遇险 遇难人员数量及分布情况 通风系统和通风设施破坏情况 突出的位置 突出物堆积状态 巷道堵塞情况 瓦斯浓度和涉及范围 发现火源立即扑灭 采掘工作面发生煤与瓦斯突出事故后 一个小队从回风侧 另一个小队从进风侧进入事故地点救人 侦察中发现遇险人员应及时抢救 为其配用隔绝式自救器或全面罩氧气呼吸器 使其脱离灾区 或组织进入避灾硐室等待救护 对于被突出煤矸阻困在里面的人员
20、应及时打开压风管路 利用压风系统呼吸 并组织力量清除阻塞物 如需在突出煤层中掘进绕道救人时 必须采取防突措施 处理煤与瓦斯突出事故安全站位管理标准 处理煤与瓦斯突出事故安全站位管理标准 5 处理矿井水灾事故安全站位管理标准 救护队在处理水淹事故时 必须注意下列问题 水灾威胁水泵安全 在人员撤往安全地点后 救护小队的主要任务是保护泵房不致被淹 小队逆水流方向前往上部没有出口的巷道时 应与在基地监视水情的待机小队保持联系 当巷道有很快被淹危险时 立即返回基地 排水过程中保持通风 加强对有毒 有害气体的检测 排水后进行侦察 抢救人员时 注意观察巷道情况 防止冒顶和底板塌陷 救护队员通过局部积水巷道时
21、 应采用探险棍探测前进 处理矿井水灾事故安全站位管理标准 采掘工作面发生水灾时 救护队应首先进入下部水平救人 再进入上部水平救人 救护队在侦察中 应探查遇险人员位置 涌水通道 水量 水的流动线路 巷道及水泵设施受淹程度 巷道冲坏和堵塞情况 有害气体 CH4 CO2 H2S等 浓度及在巷道中的分布和通风状况等 矿井涌水量超过排水能力 全矿和水平有被淹危险时 在下部水平人员救出后 可向下部水平或采空区放水 如果下部水平人员尚未撤出 主要排水设备受到被淹威胁时 可用装有黏土 砂子的麻袋构筑临时防水墙 堵住泵房口和通往下部水平的巷道 救护队到达事故矿井后 应了解灾区情况 水源 事故前人员分布 矿井有生
22、存条件的地点及进入该地点的通道等 并分析计算被堵人员所在空间体积 O2 CO2 CH4浓度 计算出遇险人员最短生存时间 根据水害受灾面积 水量和涌水速度 提出及时增大排水设备能力 抢救被困人员的有关建议 救助时 被困灾区人员 其所在地点高于透水后水位时 可利用打钻 掘小巷等方法供给新鲜空气 饮料及食物 建立通信联系 如果其所在地点低于透水后水位时 则禁止打钻 防止泄压扩大灾情 6 处理煤矿顶板事故安全站位管理标准 发生冒顶事故后 救护队应配合现场人员一起救助遇险人员 如果通风系统遭到破坏 应迅速恢复通风 当瓦斯和其他有害气体威胁到抢救人员的安全时 救护队应抢救人员和恢复通风 在处理冒顶事故前
23、救护队应向冒顶区域的有关人员了解事故发生原因 冒顶区域顶板特性 事故前人员分布位置 检查瓦斯浓度等 并实地查看周围支架和顶板情况 在危及救护人员安全时 首先应加固附近支架 保证退路安全畅通 抢救被埋 被堵人员时 用呼喊 敲击等方法 或采用探测仪器判断遇险人员位置 与遇险人员联系 可采用掘小巷 绕道或使用临时支护通过冒落区接近遇险者 一时无法接近时 应设法利用钻孔 压风管路等提供新鲜空气 饮料和食物 处理冒顶事故时 应指定专人检查瓦斯和观察顶板情况 发现异常 应立即撤出人员 清理大块矸石等压人冒落物时 可使用千斤顶 液压起重器具 液压剪 起重气垫等工具进行处理 7 安全技术工作安全站位管理标准救
24、护队佩用氧气呼吸器在井下从事的各项非事故性工作 均属安全技术工作 矿山救护队在实施安全技术工作时 应和矿山有关部门共同研究实施措施 并制订行动方案 7 安全技术工作安全站位管理标准 救护队参加实施震动爆破措施时 应按下列规定进行 7 安全技术工作安全站位管理标准 按照批准的措施 检查准备工作落实情况 爆破30min后 救护队佩用氧气呼吸器进入工作面检查 发现爆破引起火灾应立即灭火 佩带氧气呼吸器 携带灭火器和其他必要的装备在指定地点待机 在瓦斯全部排放完毕后 救护队应与通风 安监等部门共同检查 通风正常后 方可离开工作地点 7 安全技术工作安全站位管理标准 01 02 03 06 05 04
25、2 地面消防作业安全站位管理标准 2 地面消防作业安全站位管理标准 地面消防作业安全站位管理标准 一般规定 消防救援时 应保持头脑清醒 不得盲目行动 针对事故性质 类型 特征等进行分析 启动相应预案 使用工具要小心 做到 三不伤害 尤其使用金属破拆工具时 要防止工具接触带电物体 在带电设备附近进行破拆作业时 人与带电物体应保持必要的安全距离 严格控制进入灾区人员的数量 抢救事故以专业救援人员为主 兼职和业余救援队伍做好配合 根据事故类型 事故大小确定需要的救援力量和装备器材 携带装备要齐全 并确保所有装备器材始终处于100 完好状况 随时可用 全体参战指战员必须佩戴好个人防护用品 应根据事故的
26、类别 性质 采取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 确保灭火过程中自身安全 在抢险救灾过程中 消防中队指挥员为现场负责人 根据灾区现场情况 制定现场灭火方案和救援人员安全防护措施 并组织实施 救援人员必须认真按救援方案和安全防护措施执行 确保自身安全 地面消防作业安全站位管理标准 07 08 04 09 一般规定 根据事故现场情况 强化事故现场安全措施落实 防止二次事故和次生灾害事故发生 现场自救与互救原则 安全撤离 妥善避险 沉着冷静 控制情绪 互相鼓励 互相帮助 团结协作 服从指挥 在有毒有害气体的环境中工作时 应尽量采取通风措施 排除有毒有害气体 避免佩戴呼吸器工作 抢救和运送长期被困人员时 要注意外部
27、环境的突然变化 防止造成二次伤害 处理地面一般建筑火灾事故安全站位管理标准 处理电气火灾事故安全站位管理标准电气火灾灭火时 一定要先切断电源 当情况紧急必须带电灭火时 应注意以下事项 4 带电灭火 对初起的电器火灾 在确定最小的安全距离后 利用干粉灭火器扑救 当火势较大 灭火器难以扑救时 消防战斗员必须配备相应的个人防护用具 采取可靠的接地措施 并在安全距离用水流带电灭火 6 扑救旋转电机设备的火灾时 可用二氧化碳 干粉灭火器扑救 但不能用黄沙扑救 以免损坏机件 5 扑救有油的带电电器设备的火灾 如变压器 油开关在带电情况下 应采用干燥黄沙盖住火焰 使火焰熄灭 也可用二氧化碳 干粉灭火器灭火
28、3 要穿好绝缘鞋 带好绝缘手套 1 带电灭火不能直接用导电的灭火器材 如喷射水流 泡沫灭火等 进行喷射 而要使用不导电的灭火器进行灭火 如二氧化碳 干粉灭火器等 2 要注意周围环境 防止身体或使用的消防器材直接与带电部分接触 遇到情况不明的任何气罐 只要还没有爆炸 都可以借助于坚固的隐蔽物 将身体姿势放低 迅速射水冷却 情况不明 千万不可盲目接近气罐 当确认气罐没有爆炸危险时 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把气罐疏散到安全地带 对于正在排放气体的气罐 最好搬到安全地方 点火放空燃烧 不要任其自然排放 以免遇火发生燃烧和爆炸 扑救气罐火灾可用干粉 二氧化碳等灭火剂灭火 如果角阀没有失去密封作用 可以戴上隔
29、热手套或用湿毛巾等物品应迅速关闭角阀 火即可熄灭 如果气罐的角阀损坏 无法关闭时 不要轻易将火扑灭 可以把燃烧的气罐拖到安全地点 进行冷却 让其自行燃烧完毕 如果必须灭火 一定要把周围的火种熄灭 并冷却周围烤热的物品和气罐 还需要用喷雾状水流把气体驱散 处理液化石油气罐火灾事故安全站位管理标准 3 交通运输作业安全站位管理标准 3 交通运输作业安全站位管理标准 出车前安全站位管理标准 严格 资格准入 制度 证照相符 确保驾驶员持证上岗 做好车辆的定期维护保养 杜绝车辆突发机械故障 出车前检查车辆轮胎 灯光时 应站在车辆侧方明显位 驾驶员要定期体检 预防突发疾病 车辆配备齐全防滑链 三角木等安全
30、防护品 保障行车安全 严禁在已发动的车辆前后停留 如有特殊原因必须与驾驶员沟通确认自己的位置 STEP01 STEP02 STEP03 STEP04 STEP05 STEP06 出车前安全站位管理标准 严禁将手放在容易受伤害的挤压点 防止意外伤害 出车前注意车底和车身周围是否有障碍物 车辆四周3米内不得站有行人 上车后关好车门 查看车内物品摆放是否安全 牢靠 取放方便 不得在驾驶人操作区地板上放置任何未固定的物品 车上人员坐好扶稳 并佩带好安全带后方可起步 车上人员不得站立或互相推搡 观察周围交通情况 起动发动机 并开启转向灯向其他车辆和行人示意 通过车内 车外后视镜确认后方 侧后方 3米内无
31、行人 安全后 使车辆平稳 安全地起步 车辆在驶出或驶入车库时 车库内严禁站人 除驾驶员本人 其他人员一律站在车库外三米处 行驶中 驾驶员应当系好安全带及时观察车外的交通安全状况 尤其要注意前车动态和行人 充分利用车内 车外后视镜 随时观察 了解车辆后方和侧方来车来人等情况 车辆在道路上行驶时 应选用安全的车速行驶 确保在任何情况下能够有效地控制车辆运动状态 并不得超过限速标志 标线标明的速度 车上人员应当坐好扶稳 倒车时 注意观察车辆四周的交通情况 注意车底和车身周围是否有障碍物并确定倒车路线 严禁倒车时车辆后方站人 路边停车时 要考虑到是否影响其他车辆的通行 严禁人员在车前 后部绕行 行车过
32、程中安全站位管理标准 行车过程中安全站位管理标准 夜间行跟车距离要适当长一些 注意观察车辆前方横过马路的行人 保持与行人3米以上的安全距离 雨天 雾天能见度低 行车应当加强预见性措施 减速行驶 当能见度在50米以内时 行驶速度不得超过每小时30公里 注意多留意观察车辆周围5米内不得有人 冰雪路上行车时 应当选择宽阔平坦的地点 不得过于靠路边 注意保持适当的横向车间距 必要时停车让行 切不可硬挤抢行 涉水或行驶中 要看远顾近 必要时组织人员下车步行至安全区域等待 下车时 须观察车辆外侧和前后方是否有车辆和行人通过 并提醒车内乘员注意 下车后要远离车辆3米以外 车辆在一般道路发生故障时 首先应当打
33、开所有车门 让人员从车门下车 组织人员在事故点10米外的安全地点 并在车辆后方放置三角警示牌 防止二次事故发生 禁止无关人员在事故点围观 行车过程中安全站位管理标准 4 高空 高压 带电作业安全站位管理标准 4 高空 高压 带电作业安全站位管理标准 高空 带电 电焊 作业安全站位管理标准 所有人员上岗作业前必须佩戴安全防护用品 做好自身安全防护 严禁不戴保险绳人员进行高空作业 如擦玻璃 修剪树枝等 高空作业时 必须设置1名安全员 负责保护作业人员安全 作业区域内严禁无关人员经过或逗留 防止高处物件掉落伤人 电器设备维修或更换时 必须切断电源 严禁带电作业 严禁坐 靠 躺卧带电设备 电焊 气割作业时 必须佩戴护目镜 手套等防护用品 并采取设备保护接地措施 本标准适用于中心范围内的高空 带电 电焊 氧气 空气 充填以及灭火器充装等作业 压力容器 带电 作业安全站位管理标准 7 在充填气体前 将气瓶放在充填室门口 由充填工充填 闲人不得进入充填室 输气瓶存放处同充气操作地点之间 应有可靠的安全隔离设施 8 气体充填工必须定期对气瓶的安全性能进行检查 发现气瓶出现裂纹或瓶头阀故障时 应立即停止使用并更换 9 气瓶必须每3年进行1次耐压试验 校验合格后 方可使用 新购进或经水压试验后的气瓶 须在充填前试压2 3次后 方可进行充填作业 压力容器 带电 作业安全站位管理标准 感谢您的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