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版矿山救护规程
《最新版矿山救护规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版矿山救护规程(70页珍藏版)》请在安全文库网上搜索。
1、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令第16号矿山救援规程已经2024年4月15日应急管理部第12次部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24年7月1日起施行。部长 王祥喜2024年4月28日矿山救援规程第一章 总 则 1第二章 矿山救援队伍 3第一节 组织与任务 3第二节 建设与管理 6第三章 救援装备与设施 8第四章 救援培训与训练 10第五章 矿山救援一般规定 13第一节 先期处置 13第二节 闻警出动、到达现场和返回驻地 13第三节 救援指挥 14第四节 救援保障 15第五节 灾区行动基本要求 18第六节 灾区探察 20第七节 救援记录和总结报告 22第六章 救援方法和行动原则 22第一节 矿井火灾事
2、故救援 22第二节 瓦斯、矿尘爆炸事故救援 31第三节 煤与瓦斯突出事故救援 32第四节 矿井透水事故救援 33第五节 冒顶片帮、冲击地压事故救援 35第六节 矿井提升运输事故救援 37第七节 淤泥、黏土、矿渣、流砂溃决事故救援 39第八节 炮烟中毒窒息、炸药爆炸和矸石山事故救援 40第九节 露天矿坍塌、排土场滑坡和尾矿库溃坝事故救援 41第七章 现场急救 43第八章 预防性安全检查和安全技术工作 46第一节 预防性安全检查 46第二节 安全技术工作 47第九章 经费和职业保障 50第十章 附 则 51附 录 55II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为了快速、安全、有效处置矿山生产安全事故, 保护矿山从
3、业人员和应急救援人员的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 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和生 产安全事故应急条例 煤矿安全生产条例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规程。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从事煤矿、金属非金属 矿山及尾矿库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工作(以下统称矿山救援工作),适用本规程。第三条 矿山救援工作应当以人为本,坚持人民至上、生 命至上,贯彻科学施救原则,全力以赴抢救遇险人员,确保应 急救援人员安全,防范次生灾害事故,避免或者减少事故对环境造成的危害。第四条 矿山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应急值守、信息报告、应急响应、现场处置、应急投入等规章制度,按照国家有关规定 编制应急救援预案,组织应急救
4、援演练,储备应急救援装备和物资,其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矿山救援工作全面负责。第五条 矿山救援队(矿山救护队,下同)是处置矿山生 产安全事故的专业应急救援队伍。所有矿山都应当有矿山救援队为其服务。矿山企业应当建立专职矿山救援队;规模较小、不具备建立专职矿山救援队条件的,应当建立兼职矿山救援队,并与邻1近的专职矿山救援队签订应急救援协议。专职矿山救援队至服务矿山的行车时间一般不超过 30 分钟。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根据实际需要建立的矿山救援队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第六条 矿山企业应当及时将本单位矿山救援队的建立、 变更、撤销和驻地、服务范围、主要装备、人员编制、主要负 责人、接警电话等基
5、本情况报送所在地应急管理部门和矿山安全监察机构。第七条 矿山企业应当与为其服务的矿山救援队建立应急通信联系。煤矿、金属非金属矿山及尾矿库企业应当分别按照 煤矿安全规程 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 尾矿库安全 规程有关规定向矿山救援队提供必要、真实、准确的图纸资料和应急救援预案。第八条 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矿山企业应当立即启动应 急救援预案,采取措施组织抢救,全力做好矿山救援及相关工作,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及时上报事故情况。第九条 矿山救援队应当坚持“加强准备、严格训练、主 动预防、积极抢救 ”的工作原则;在接到服务矿山企业的救援 通知或者有关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救援命令后,应当立即参加事故灾害应急救
6、援。2第二章 矿山救援队伍第一节 组织与任务第十条 专职矿山救援队应当符合下列规定:(一)根据服务矿山的数量、分布、生产规模、灾害程度等情况和矿山救援工作需要,设立大队或者独立中队;(二)大队和独立中队下设办公、战训、装备、后勤等管理机构,配备相应的管理和工作人员;(三)大队由不少于 2 个中队组成,设大队长 1 人、副大队长不少于 2 人、总工程师 1 人、副总工程师不少于 1 人;(四)独立中队和大队所属中队由不少于 3 个小队组成, 设中队长 1 人、副中队长不少于 2 人、技术员不少于 1 人, 以及救援车辆驾驶、仪器维修和氧气充填人员;(五)小队由不少于 9 人组成,设正、副小队长各
7、 1 人,是执行矿山救援工作任务的最小集体。第十一条 专职矿山救援队应急救援人员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一)熟悉矿山救援工作业务,具有相应的矿山专业知识;(二)大队指挥员由在中队指挥员岗位工作不少于 3 年或 者从事矿山生产、安全、技术管理工作不少于 5 年的人员担任, 中队指挥员由从事矿山救援工作或者矿山生产、安全、技术管理工作不少于 3 年的人员担任,小队指挥员由从事矿山救援工3作不少于 2 年的人员担任;(三)大队指挥员年龄一般不超过 55 岁,中队指挥员年龄 一般不超过 50 岁,小队指挥员和队员年龄一般不超过 45 岁; 根据工作需要,允许保留少数(不超过应急救援人员总数的 1/3) 身
8、体健康、有技术专长、救援经验丰富的超龄人员,超龄年限不大于 5 岁;(四)新招收的队员应当具有高中(中专、 中技、 中职) 以上文化程度,具备相应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年龄一般不超过 30 岁。第十二条 专职矿山救援队的主要任务是:(一)抢救事故灾害遇险人员;(二)处置矿山生产安全事故及灾害;(三)参加排放瓦斯、启封火区、反风演习、井巷揭煤等需要佩用氧气呼吸器作业的安全技术工作;(四)做好服务矿山企业预防性安全检查,参与消除事故隐患工作;(五)协助矿山企业做好从业人员自救互救和应急知识的普及教育,参与服务矿山企业应急救援演练;(六)承担兼职矿山救援队的业务指导工作;(七)根据需要和有关部门的救
9、援命令,参与其他事故灾害应急救援工作。第十三条 兼职矿山救援队应当符合下列规定:(一)根据矿山生产规模、 自然条件和灾害情况确定队伍规模,一般不少于 2 个小队,每个小队不少于 9 人;4(二)应急救援人员主要由矿山生产一线班组长、业务骨干、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等兼职担任;(三)设正、副队长和装备仪器管理人员,确保救援装备处于完好和备用状态;(四)队伍直属矿长领导,业务上接受矿总工程师(技术负责人)和专职矿山救援队的指导。第十四条 兼职矿山救援队的主要任务是:(一)参与矿山生产安全事故初期控制和处置,救助遇险人员;(二)协助专职矿山救援队参与矿山救援工作;(三)协助专职矿山救援队参与矿山预防
10、性安全检查和安全技术工作;(四)参与矿山从业人员自救互救和应急知识宣传教育,参加矿山应急救援演练。第十五条 矿山救援队应急救援人员应当遵守下列规定:(一)热爱矿山救援事业,全心全意为矿山安全生产服务;(二)遵守和执行安全生产和应急救援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三)加强业务知识学习和救援专业技能训练,适应矿山救援工作需要;(四)熟练掌握装备仪器操作技能,做好装备仪器的维护保养,保持装备完好;(五)按照规定参加应急值班,坚守岗位,随时做好救援出动准备;5(六)服从命令,听从指挥,积极主动完成矿山救援等各项工作任务。第二节 建设与管理第十六条 矿山救援队应当加强标准化建设。标准化建设 的主要内容包括
11、组织机构及人员、装备与设施、培训与训练、 业务工作、救援准备、技术操作、现场急救、综合体质、队列操练、综合管理等。第十七条 矿山救援队应当按照有关标准和规定使用和管 理队徽、队旗,统一规范着装并佩戴标志标识;加强思想政治、 职业作风和救援文化建设,强化救援理念、职责和使命教育, 遵守礼节礼仪,严肃队容风纪;服从命令、听从指挥,保持高度的组织性、纪律性。第十八条 专职矿山救援队的日常管理包括下列内容:(一)建立岗位责任制,明确全员岗位职责;(二)建立交接班、学习培训、训练演练、救援总结讲评、 装备管理、 内务管理、档案管理、会议、考勤和评比检查等工作制度;(三)设置组织机构牌板、队伍部署与服务区
12、域矿山分布 图、值班日程表、接警记录牌板和评比检查牌板,值班室配置录音电话、报警装置、时钟、接警和交接班记录簿;(四)制定年度、季度和月度工作计划,建立工作日志和接警信息、交接班、事故救援、装备设施维护保养、学习与总6结讲评、培训与训练、预防性安全检查、安全技术工作等工作记录;(五)保存人员信息、技术资料、救援报告、工作总结、文件资料、会议材料等档案资料;(六)针对服务矿山企业的分布、灾害特点及可能发生的 生产安全事故类型等情况,制定救援行动预案,并与服务矿山企业的应急救援预案相衔接;(七)营造功能齐备、利于应急、秩序井然、卫生整洁并具有浓厚应急救援职业文化氛围的驻地环境;(八)集体宿舍保持整
13、洁,不乱放杂物、无乱贴乱画,室 内物品摆放整齐,墙壁悬挂物品一条线,床上卧具叠放整齐一条线,保持窗明壁净;(九)应急救援人员做到着装规范、配套、整洁,遵守作 息时间和考勤制度,举止端正、精神饱满、语言文明,常洗澡、常理发、常换衣服,患病应当早报告、早治疗。兼职矿山救援队的日常管理可以结合矿山企业实际,参照本条上述内容执行。第十九条 矿山救援队应当建立 24 小时值班制度。大队、 中队至少各由 1 名指挥员在岗带班。应急值班以小队为单位, 各小队按计划轮流担任值班小队和待机小队,值班和待机小队 的救援装备应当置于矿山救援车上或者便于快速取用的地点,保持应急准备状态。第二十条 矿山救援队执行矿山救
14、援任务、参加安全技术工作和开展预防性安全检查时,应当穿戴矿山救援防护服装,7佩带并按规定佩用氧气呼吸器,携带相关装备、仪器和用品。第二十一条 任何人不得擅自调动专职矿山救援队、救援装备物资和救援车辆从事与应急救援无关的活动。第三章 救援装备与设施第二十二条 矿山救援队应当配备处置矿山生产安全事故 的基本装备(见附录 1 至附录 5),并根据救援工作实际需要配备其他必要的救援装备,积极采用新技术、新装备。第二十三条 矿山救援队值班车辆应当放置值班小队和小队人员的基本装备。第二十四条 矿山救援队应当根据服务矿山企业实际情况 和可能发生的生产安全事故,明确列出处置各类事故需要携带 的救援装备;需要携
15、带其他装备赴现场的, 由带队指挥员根据事故具体情况确定。第二十五条 救援装备、器材、防护用品和检测仪器应当 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满足矿山救援工作的特殊需要。各种仪器仪表应当按照有关要求定期检定或者校准。第二十六条 矿山救援队应当定期检查在用和库存救援装 备的状况及数量,做到账、物、卡“三相符 ”,并及时进行报废、更新和备品备件补充。第二十七条 专职矿山救援队应当建有接警值班室、值班 休息室、办公室、会议室、学习室、电教室、装备室、修理室、氧气充填室、气体分析化验室、装备器材库、车库、演习训练8场所及设施、体能训练场所及设施、宿舍、浴室、食堂等。兼职矿山救援队应当设置接警值班室、学习室、装
16、备室、修理室、装备器材库、氧气充填室和训练设施等。第二十八条 氧气充填室及室内物品和相关操作应当符合下列要求:(一)氧气充填室的建设符合安全要求,建立严格的管理 制度,室内使用防爆设施,保持通风良好,严禁烟火,严禁存放易燃易爆物品;(二)氧气充填泵由培训合格的充填工按照规程进行操作;(三)氧气充填泵在 20 兆帕压力时,不漏油、不漏气、不漏水、无杂音;(四)氧气瓶实瓶和空瓶分别存放,标明充填日期,挂牌管理,并采取防止倾倒措施;(五)定期检查氧气瓶,存放氧气瓶时轻拿轻放,距暖气片或者高温点的距离在 2 米以上;(六)新购进或者经水压试验后的氧气瓶,充填前进行 2次充、放氧气后,方可使用。第二十九
17、条 矿山救援队使用氧气瓶、氧气和氢氧化钙应当符合下列要求:(一)氧气符合医用标准;(二)氢氧化钙每季度化验 1 次,二氧化碳吸收率不得低 于 33%,水分在 16%至 20%之间,粉尘率不大于 3%,使用过的氢氧化钙不得重复使用;(三)氧气呼吸器内的氢氧化钙,超过 3 个月的必须更换,9否则不得使用;(四)使用的氧气瓶应当符合国家规定标准,每 3 年进行除锈(垢)清洗和水压试验,达不到标准的不得使用。第三十条 气体分析化验室应当能够分析化验矿井空气和 灾变气体中的氧气、氮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甲烷、乙烷、 丙烷、乙烯、乙炔、氢气、二氧化硫、硫化氢和氮氧化物等成 分,保持室内整洁,温度在 15
18、 至 23 摄氏度之间,严禁使用明火。气体分析化验仪器设备不得阳光曝晒,保持备品数量充足。化验员应当及时对送检气样进行分析化验,填写化验单并 签字,经技术负责人审核后提交送样单位,化验单存根保存期限不低于 2 年。第三十一条 矿山救援队的救援装备、车辆和设施应当由 专人管理,定期检查、维护和保养,保持完好和备用状态。救援装备不得露天存放,救援车辆应当专车专用。第四章 救援培训与训练第三十二条 矿山企业应当对从业人员进行应急教育和培 训,保证从业人员具备必要的应急知识,掌握自救互救、安全避险技能和事故应急措施。矿山救援队应急救援人员应当接受应急救援知识和技能培训,经培训合格后方可参加矿山救援工作
19、。第三十三条 矿山救援队应急救援人员的培训时间应当符合下列规定:10(一)大队指挥员及战训等管理机构负责人、 中队正职指 挥员及技术员的岗位培训不少于 30 天(144 学时),每两年至少复训一次,每次不少于 14 天(60 学时);(二)副中队长,独立中队战训等管理机构负责人,正、 副小队长的岗位培训不少于 45 天(180 学时),每两年至少复训一次,每次不少于 14 天(60 学时);(三)专职矿山救援队队员、战训等管理机构工作人员的 岗位培训不少于 90 天(372 学时),编队实习 90 天,每年至少复训一次,每次不少于 14 天(60 学时);(四)兼职矿山救援队应急救援人员的岗位
20、培训不少于 45 天(180 学时),每年至少复训一次,每次不少于 14 天(60 学时)。第三十四条 矿山救援培训应当包括下列主要内容:(一)矿山安全生产与应急救援相关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和有关文件;(二)矿山救援队伍的组织与管理;(三)矿井通风安全基础理论与灾变通风技术;(四)应急救援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心理素质;(五)矿山救援装备、仪器的使用与管理;(六)矿山生产安全事故及灾害应急救援技术和方法;(七)矿山生产安全事故及灾害遇险人员的现场急救、 自救互救、应急避险、 自我防护、心理疏导;(八)矿山企业预防性安全检查、安全技术工作、隐患排查与治理和应急救援预案编制;11(九)典型事故灾害
21、应急救援案例研究分析;(十)应急管理与应急救援其他相关内容。第三十五条 矿山企业应当至少每半年组织 1 次生产安全 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演练,服务矿山企业的矿山救援队应当参加 演练。演练计划、方案、记录和总结评估报告等资料保存期限不少于 2 年。第三十六条 矿山救援队应当按计划组织开展日常训练。 训练应当包括综合体能、队列操练、心理素质、灾区环境适应 性、救援专业技能、救援装备和仪器操作、现场急救、应急救援演练等主要内容。第三十七条 矿山救援大队、独立中队应当每年至少开展 1 次综合性应急救援演练, 内容包括应急响应、救援指挥、灾区 探察、救援方案制定与实施、协同联动和突发情况应对等; 中 队应当
22、每季度至少开展 1 次应急救援演练和高温浓烟训练, 内 容包括闻警出动、救援准备、灾区探察、事故处置、抢救遇险 人员和高温浓烟环境作业等;小队应当每月至少开展 1 次佩用 氧气呼吸器的单项训练,每次训练时间不少于 3 小时;兼职矿 山救援队应当每半年至少进行 1 次矿山生产安全事故先期处置 和遇险人员救助演练,每季度至少进行 1 次佩用氧气呼吸器的训练,时间不少于 3 小时。第三十八条 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机构应当定期组织举办矿 山救援技术竞赛。鼓励矿山救援队参加国际矿山救援技术交流活动。12第五章 矿山救援一般规定第一节 先期处置第三十九条 矿山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涉险区域人员应 当视现场情况,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最新版 矿山 救护 规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