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瓦斯灾害防治
《煤矿瓦斯灾害防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煤矿瓦斯灾害防治(150页珍藏版)》请在安全文库网上搜索。
1、2023/8/21,1,矿井瓦斯防治理论与技术,现代化矿井通风技术管理与灾害防治,太原理工大学,王 毅,2023/8/21,2,模块一:瓦斯基本知识,模块二:矿井瓦斯涌出,模块三:矿井瓦斯喷出,模块四:矿井煤与瓦斯突出,模块五:矿井瓦斯爆炸及防治,模块六:矿井瓦斯抽放与管理,2023/8/21,3,模块一:瓦斯基本知识,2023/8/21,4,瓦斯的成因,在植物沉积成煤初期的泥炭化过程中,有机物在隔绝外部氧气进入和温度不超过65的条件下,被厌氧微生物分解为CH4、CO2和H2O。泥炭时期埋深不大,生成的瓦斯通过渗滤和扩散排放到大气中,因此,生物化学作用产生的瓦斯一般不会保留在煤层内。,随着煤系
2、地层的沉降及所处压力和温度的增加,泥炭转化为褐煤.有机物在高温、高压作用下,处于变质造气时期,挥发分减少,固定碳增加,生成的气体主要为CH4和CO2。,一.瓦斯的生成,2023/8/21,5,煤中孔隙分类,微孔:直径10-5 mm,小孔:直径10-5mm10-4mm,中孔:直径10-4 mm10-3 mm,大孔:直径10-3mm10-1mm,可见孔及裂隙,10-1 mm,二.煤层瓦斯的赋存,1.瓦斯在煤体内赋存状态,渗透容积:小孔至可见孔孔隙体积之和。总孔隙体积:吸附容积和渗透容积之和。,2023/8/21,6,吸附瓦斯,游离瓦斯,吸收状态,吸着状态,1.瓦斯在煤体内赋存状态,2023/8/2
3、1,7,2.煤层瓦斯垂向分带各带气体组分,2023/8/21,8,深度,2.煤层瓦斯垂向分带各带气体组分,2023/8/21,9,瓦斯风化带下部边界确定,煤层内的瓦斯压力为0.10.15MPa,在瓦斯风化带开采煤层时,煤层的相对瓦斯涌出量达到2m3/t,煤的瓦斯含量达到23 m3/t(烟煤)和57 m3/t(无烟煤),煤层内的瓦斯组分中甲烷组分含量达到80%(体积比),氮气二氧化碳带、氮气带、氮气甲烷带统称为瓦斯风化带,3.瓦斯风化带下部边界的确定,2023/8/21,10,煤的变质程度,三.影响瓦斯赋存的地质因素,1.煤的变质程度,煤的变质程度越高,生成的瓦斯量越大。当其它条件相同,煤的变质
4、程度越高,煤层瓦斯含量就越大。,瓦斯生成量,煤的吸附能力,2023/8/21,11,地质构造,构造组合与瓦斯赋存的关系,断裂构造,褶皱构造,2.地质构造,围岩致密完整、不透气时,煤层瓦斯易于保存;反之,煤层瓦斯易于逸散,2023/8/21,12,3.煤层的埋藏深度,煤层甲烷含量与深度的关系,2023/8/21,13,四.煤层瓦斯含量,含量的三种定义,残存瓦斯含量,煤层瓦斯含量,原始瓦斯含量,单位质量或体积的煤中所含有的瓦斯量,单位是m3/t或m3/m3,煤层未受采动影响时的瓦斯含量,煤层受到采动影响,已经排放出部分瓦斯,则剩余在煤层中的瓦斯含量,2023/8/21,14,煤田地质史,影响煤层瓦
5、斯含量因素,煤田的形成经过了漫长的地质变化。随着地层的上升和沉降,覆盖层加厚或剥蚀,对煤层瓦斯流失排放的过程产生了不同的影响。地层上升时,剥蚀作用增强,使煤层露出地表,煤层瓦斯的运移排放速度加快;地层下降时,煤层的覆盖层加厚,从而缓解了瓦斯向地表散失。,2023/8/21,15,褶曲构造,地质构造,开放性构造发育煤层,瓦斯含量小;封闭性构造煤层瓦斯含量大,2023/8/21,16,褶曲构造,地质构造,靠近断层带附近瓦斯含量降低;稍远离断层,瓦斯含量增高;离断层再远,瓦斯含量恢复正常。,2023/8/21,17,2023/8/21,18,五.煤层瓦斯压力,赋存在煤层孔隙中的游离瓦斯所表现出来的气
6、体压力,煤层瓦斯压力,当煤的吸附瓦斯能力相同时,煤层瓦斯压力越高,煤的吸附瓦斯量越大。,当煤的孔隙率相同时,游离瓦斯量与瓦斯压力成正比。,2023/8/21,19,煤层瓦斯压力分布的一般规律,10,200,400,600,800,1000,同一矿区,煤层瓦斯压力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2023/8/21,20,模块二:矿井瓦斯涌出,2023/8/21,21,.矿井瓦斯涌出方式,矿井瓦斯涌出方式,由采落煤炭和煤层、岩层的新鲜暴露面,通过孔隙、裂隙,缓慢、长时间的涌出。,采掘时,在极短的时间内,瓦斯又煤体、围岩内突然、大量的涌出,有时还伴有煤粉、煤块和岩石等。,一般涌出,特殊涌出,2023/8/21,
7、22,.矿井瓦斯涌出的来源,2023/8/21,23,.矿井瓦斯涌出的来源,矿井瓦斯的涌出源,煤壁瓦斯涌出,采空区瓦斯涌出,采落煤瓦斯放散,采煤工作面煤壁瓦斯涌出,2023/8/21,24,.矿井瓦斯涌出的来源,采煤工作面煤壁瓦斯涌出,瓦斯涌出的速率随时间衰减很快,2023/8/21,25,.矿井瓦斯涌出的来源,采煤工作面煤壁瓦斯涌出,回采工艺不同,瓦斯涌出量的变化不同。,2023/8/21,26,.矿井瓦斯涌出的来源,掘进工作面煤壁瓦斯涌出,2023/8/21,27,工作面通风方式对采空区流场的影响,.矿井瓦斯涌出的来源,2023/8/21,28,.矿井瓦斯涌出的来源,落煤放散的瓦斯量占工作
8、面总涌出量的比例有时也是较高的,采落煤瓦斯放散,2023/8/21,29,3.矿井瓦斯涌出量及其影响因素,矿井瓦斯涌出量,绝对瓦斯涌出量,相对瓦斯涌出量,矿井在单位时间内涌出的瓦斯体积,单位是m3/min或m3/d。,矿井正常生产条件下平均每采一吨煤所涌出的瓦斯体积,单位是m3/t,QCH4=QfC,qCH4=QCH4/T,2023/8/21,30,3.矿井瓦斯涌出量及其影响因素,2023/8/21,31,4.矿井瓦斯等级的划分,矿井瓦斯等级划分,煤与瓦斯突出矿井,低瓦斯矿井,矿井相对瓦斯涌出量小于10m3/t,且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小于40 m3/min。,矿井相对瓦斯涌出量大于10m3/t或
9、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大于40m3/min。,发生 煤(岩)与瓦斯突出矿井、鉴定有煤与瓦斯突出危险的矿井。,高瓦斯矿井,注:低瓦斯矿井中,相对瓦斯涌出量大于10m3/t或有瓦斯喷出的个别区域(采区或工作面)为高瓦斯区,该区按高瓦斯矿井管理。,2023/8/21,32,模块三 矿井瓦斯喷出,2023/8/21,33,.矿井瓦斯喷出及其危害,矿井瓦斯喷出及其危害,大量的承压状态的瓦斯从可见的煤、岩裂缝中快速喷出到采掘工作面和巷道的现象,可以造成局部地区瓦斯积聚;高浓度瓦斯,可致使人员窒息;也能引起瓦斯爆炸或火灾等事故,给矿井造成严重的破坏,定义,危害,特征,矿井瓦斯喷出在时间上的突然性和空间上的集中性
10、,2023/8/21,34,2.瓦斯喷出分类与特点,往往流量大,持续时间长,无明显的地压显现现象,喷瓦斯裂缝多属于开放性裂缝(张性或张扭性断裂),它们与储气层(煤层、砂岩层等)、溶洞或断层带相通。,喷出频临发生时伴随着地压显现效应,出现多种显现预兆,喷出持续的时间较短,其流量与卸压区面积、瓦斯压力和瓦斯含量大小等因素有关。,2023/8/21,35,3.瓦斯喷出的原因和规律,瓦斯喷出的原因,瓦斯喷出的规律,内因:煤层或岩层的构造裂缝中贮存有大量高压瓦斯;,外因:在采掘过程中,由于爆破穿透、机械震动或地压活动,使煤岩造成卸压缝隙,构成瓦斯喷出的通道是其外在因素。,发生在地质变化带,瓦斯喷出前往往
11、出现预兆 煤层顶、底板岩层中有溶洞、裂隙发育的石灰岩 具有明显的喷出口或裂隙 瓦斯喷出量有大有小,喷出的持续时间从几分钟到几年,甚至十几年,2023/8/21,36,4.瓦斯喷出的防治措施,2023/8/21,37,4.瓦斯喷出的防治措施,探明地质构造情况,利用引排、封堵、抽放综合治理,加强管理,2023/8/21,38,模块四 矿井煤与瓦斯突出,2023/8/21,39,按照动力现象的力学特征,1.突出现象及分类,煤与瓦斯(二氧化碳)突出,煤与瓦斯的突然压出,突出,煤与瓦斯的突然倾出,岩石与二氧化碳(瓦斯)突出,压出,倾出,2023/8/21,40,1.突出现象及分类,煤与瓦斯突出,动力来源
12、,突出的基本特征,发生突出的主要作用力是地应力和瓦斯压力的联合作用,通常以地应力为主,瓦斯压力为辅,重力不起决定作用;实现突出的基本能源是煤内积蓄的高压瓦斯潜能。,抛出距离较远,有明显的分选现象;抛出煤堆积角小于煤的自然安息角;抛出的煤破碎程度高;有明显的动力效应;有大量的瓦斯涌出,有时会使风流逆转;孔洞呈口小腔大的梨形、舌形、倒瓶形以及其它分岔形等。,2023/8/21,41,1.突出现象及分类,自然安息角,松散矿岩自燃烧堆积时,其四周将形成倾斜的堆积坡面,我们把自然堆积坡面与水平面相交的最大角度,称为该矿岩的自然安息角。,抛出煤堆积角小于煤的自然安息角。,2023/8/21,42,1.突出
13、现象及分类,煤与瓦斯突出基本特征,孔洞呈口小腔大的梨形、舌形、倒瓶形以及其它分岔形等。,2023/8/21,43,1.突出现象及分类,煤与瓦斯压出,动力来源,突出的基本特征,发生与实现压出的主要作用力是地应力,瓦斯压力与煤的自重是次要因素,压出的基本能源是煤岩所积蓄的弹性变形能。,1、两种形式:煤的整体位移和煤有一定距离的抛出;2、压出的煤呈块状,无分选现象;3、巷道瓦斯(二氧化碳)涌出量增大;4、压出后,在煤层与顶板之间的裂隙中,常留有细煤粉,整体位移的煤体上有大量的裂隙;5、压出可能无孔洞或呈口大腔小的楔形孔洞。,2023/8/21,44,1.突出现象及分类,煤与瓦斯压出基本特征,压出可能
14、无孔洞或呈口大腔小的楔形孔洞,2023/8/21,45,1.突出现象及分类,煤与瓦斯倾出,动力来源,突出的基本特征,发生倾出的主要因素是地应力,即结构松软、含有瓦斯致使内聚力降低的煤,在较高地应力作用下,突然破坏、失去平衡,实现倾出的主要力是失稳煤的自重。,1、巷道瓦斯(二氧化碳)涌出量明显增加;2、倾出的煤按自然安息角堆积,并无分选现象;3、无明显动力效应;4、倾出常发生在煤质松软的急倾斜煤层中;5、倾出的孔洞呈孔大腔小,孔洞轴线沿煤层倾斜或铅垂(厚煤层)方向发展。,2023/8/21,46,1.突出现象及分类,煤与瓦斯倾出的基本特征,2023/8/21,47,1.突出现象及分类,岩石与瓦斯
15、突出,动力来源,突出的基本特征,发生突出的主要动力是地应力,实现突出的基本能源是岩石的变形能、瓦斯内能。,1、在砂岩中进行爆破时,在炸药直接作用范围外发生岩破坏、抛出;2、突出的砂岩中,含有大量的砂粒和粉尘;3、动力效应明显,破坏性较强;4、巷道的二氧化碳(瓦斯)涌出量增大,二氧化碳(瓦斯)量取决于抛出的岩量及二氧化碳(瓦斯)含量;5、有突出危险的砂岩岩层松软,呈片状、碎屑状,并具有较大的孔隙率和二氧化碳(瓦斯)含量;6、在岩体中形成与煤与瓦斯突出类似的孔洞,2023/8/21,48,2.突出发生的条件,地应力在突出中的作用,围岩或煤层的弹性变形潜能使煤体产生突然破坏和位移;,地应力控制瓦斯压
16、力场,促进瓦斯破坏煤体;,围岩中应力增加决定了煤层的低透气性,造成瓦斯压力梯度增高,煤体一旦破坏对突出有利。,煤和瓦斯突出是地应力、煤中的瓦斯及煤的结构和力学性质综合作用的动力现象。,地应力包括自重应力、构造应力和采动应力,2023/8/21,49,2.突出发生的条件,瓦斯在突出中的作用,全面压缩煤的骨架,促使煤体产生潜能,吸附在微孔表面的瓦斯分子对微孔起楔子作用,降低煤的强度,瓦斯压力可起到降低地应力的作用,发生突出的煤体结构条件,煤体结构破坏程度影响煤层的力学性质和对瓦斯的储集能力,因而不同的煤体结构类型具有不同的突出危险性,2023/8/21,50,3.突出分布的规律,我国突出矿区的分布
17、规律,从地理分布来看,我国突出分布的总规律是南方多、北方少,东部多、西部少,从时代分布来看,由最老的早石炭世煤层(如湖南金竹山地区)到最新的第三纪煤层(如抚顺)都有突出发生,突出分布的不均衡性是普遍现象,2023/8/21,51,矿区内突出分布的规律,方向性,突出的分布与构造线方向密切相关,瓦斯突出条带常沿构造带分布。,3.突出分布的规律,集中性,相似性,递增性,分级性,突出分布有不均匀性,主要有几个矿井突出,突出矿井只有几个突出工作面。,在相似的瓦斯地质条件区域,具有相似的突出分布特点。,煤与瓦斯突出规模和次数随开采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地质构造级别的大小和序次的前后对突出分布具有明显的对应控
18、制作用。,2023/8/21,52,4.突出的基本特征,始突深度,基本特征,突出强度,地质因素,气体成分,工程因素,突出空洞,强度频度,突出预兆,在不同地区的矿井中相差很大,以中、小型为常见,构造应力集中的部位突出的危险性大,突出气体主要成分是甲烷,突出大多发生在落煤时,多呈口小肚大的梨形,一类是频率高而强度低,另一类是频率低而强度高,概括起来,可分为有声预兆和无声预兆,2023/8/21,53,突出的预兆,地压显现预兆,瓦斯涌出预兆,煤炮声、支架断裂、岩煤开裂掉碴、底臌、岩煤自行剥落、煤壁颤动、钻孔变形、垮孔、顶钻、夹钻杆、钻机过负荷等,瓦斯涌出异常、忽大忽小,煤尘增大、气温异常、气味异常,
19、打钻喷瓦斯,喷煤粉、哨声、蜂鸣声等,层理紊乱、强度降低、松软或不均质、暗淡无光泽、厚度增大、软分层厚度增大、倾角变陡、挤压褶曲、波状隆起、煤体干燥、煤体断裂等。,煤体结构预兆,5.突出的预兆,2023/8/21,54,()区域性防治突出措施,在煤层采掘之前,对煤层实施大面积预先处理,以达到煤层卸压、排放瓦斯及改变煤层物理力学性质的目的,从而大面积消除煤层的突出危险性。煤矿安全规程第192条、细则第2条规定,在采用防突措施时,应优先选择区域性防突措施。,区域性防突措施的有效性指标应根据矿井实测资料确定,报矿务局总工程师批准后执行。,开采保护层,煤层区域性预先注水,预抽煤层瓦斯,6.煤与瓦斯突出预
20、防,2023/8/21,55,开采保护层,首先选择无突出危险的煤层作为保护层,矿井中所有煤层都有突出危险时,应选择突出危险性较小的煤层。,优先选择上保护层,作用机理,在开采煤层群时,通过开采保护层,实现被保护层的卸压和瓦斯排放,消除被保护层的突出危险性,2023/8/21,56,预抽煤层瓦斯,作用机理,通过预抽煤层瓦斯,减少煤层瓦斯压力和含量,降低瓦斯内能,提高煤体强度,以消除煤层的突出危险性。,技术要求,钻孔应控制整个预抽区域并均匀布孔;,预抽有效性指标,应根据矿井实测资料确定,如无实测资料,可采用下列指标之一。,煤层瓦斯预抽率应大于30;预抽后,突出煤层残存瓦斯含量应小于该煤层始突深度处的
21、煤层原始瓦斯含量。,2023/8/21,57,预抽煤层瓦斯,钻孔布置方式沿层钻孔布置方式,2023/8/21,58,预抽煤层瓦斯,钻孔布置方式沿层交叉钻孔布置方式,2023/8/21,59,预抽煤层瓦斯,钻孔布置方式穿层网格钻孔布置方式,2023/8/21,60,区域性预先注水,煤层最少有一个分层均匀湿润,水分达到4以上。,沿煤层走向和倾向不留空白区。,最好采用中低压小流量长时注水。,技术要求,2023/8/21,61,(2)局部防治突出措施,石门揭煤(规程第202条、细则第62条,在突出煤层中进行掘进和回采时,都应预测煤层的突出危险性,并根据煤层的突出危险性和具体条件,采取防治突出措施。措施
22、参数应根据矿井实际测定的结果或参考有关资料确定,并报矿总工程师批准。,抽放瓦斯、水力冲孔、排放钻孔、水力冲刷或金属骨架或其它经试验证实有效的措施。,局部防突措施(细则第66条),采煤工作面(细则第84条),超前钻孔、松动爆破、前探支架、水力冲孔或其它经试验证实有效的措施。,松动爆破、注水湿润煤体、超前钻孔、预抽瓦斯等防突措施。,煤巷掘进工作面(细则第69条),2023/8/21,62,(2)局部防治突出措施,2023/8/21,63,(3)防突措施适应条件及优缺点,2023/8/21,64,(4)防治突出措施效果检验,防治突出措施效果检验,为检查控制防突措施的施工质量和有效性,确保消除突出危险
23、性,保证工作面安全进尺,必须实施防突措施的效果检验。,当防突措施无效时,必须再次执行防治突出的补充措施,只有经措施效果检验有效后,方可在采取安全防护措施的前提下进行采掘作业,并留有不小于2m的检验超前距。,目的,要求,2023/8/21,65,1、远距离和极薄保护层的效果检验2、预抽煤层瓦斯防治突出措施的效果检验3、石门揭煤工作面防治突出措施的效果检验4、煤巷掘进工作面防治突出措施的效果检验5、采煤工作面防治突出措施的效果检验,措施效果检验方法根据细则第34条、第35条采掘工作面突出危险性预测方法的规定执行;选用的检验指标要适应防突措施的特性,如煤层注水措施不采用钻屑量指标,可采用钻孔瓦斯涌出
24、初速度、钻屑瓦斯解吸指标等严格执行细则第四节防治突出措施效果检验。,分类,相关规定,(4)防治突出措施效果检验,2023/8/21,66,(5)安全防护措施,细则第91条、规程第209条规定:井巷揭穿突出煤层和在突出煤层中进行采掘作业时,必须采取震动爆破、远距离爆破、避难硐室、反向风门、压风自救系统等安全防护措施。突出矿井的入井人员必须携带隔离式自救器。,相关规定,2023/8/21,67,(5)安全防护措施,2023/8/21,68,模块五:矿井瓦斯爆炸及防治,2023/8/21,69,.瓦斯爆炸机理,形成的机理,化学反应过程,产生与传播过程,爆炸性的混合气体与高温火源同时存在,就将发生瓦斯
25、的初燃(初爆),初燃产生以一定速度移动的焰面,焰面后的爆炸产物具有很高的温度,由于热量集中而使爆源气体产生高温和高压并急剧膨胀而形成冲击波。如果巷道顶板附近或冒落孔内积存着瓦斯,或者巷道中有沉落的煤尘,在冲击波的作用下,它们就能均匀分布,形成新的爆炸混合物,使爆炸过程得以继续下去。,2023/8/21,70,.瓦斯爆炸机理,形成的机理,爆燃,爆轰,可燃可爆气体爆燃与爆轰间的定性判断,2023/8/21,71,.瓦斯爆炸机理,从接触引火源起到烃类空气混合物转为快速燃烧爆炸的时间间隔称为感应期,随着引火源温度的升高和甲烷浓度的下降,烃类的感应期将缩短。,2023/8/21,72,.瓦斯爆炸危害,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煤矿 瓦斯 灾害 防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