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试论中国大学“社会文明极”地位及其回归的论文
《教育论文-试论中国大学“社会文明极”地位及其回归的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论文-试论中国大学“社会文明极”地位及其回归的论文(9页珍藏版)》请在安全文库网上搜索。
1、试论中国大学“社会文明极”地位及其回归的论文学的功能是探索真理、研究学问、创新知识、培养新人,其文明程度和文化程度总是整个社会的制高点;大学通过文化传播、规则传播、人才传播、制度传播等形式,扩散文明、引领社会文明进步,是“社会文明极”。但过度商业化的侵袭和改革滞后,使中国大学的“社会文明极”地位有所失落。必须通过重建大学理念、重塑大学宽松自由的办学环境、重构大学内部管理体制、重树大学校长的职务理想和文化自觉、重觅文人的“内省”传统等,使大学的“社会文明极”地位得以回归。 关键词:大学;社会文明极;扩散文明;引领社会 中图分类号:g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573(12)018
2、4-03 一、“社会文明极” 什么是“社会文明极”?在经济发展理论中,有一个由法国经济学家弗朗索瓦佩鲁于1955年提出的“增长极”(或“发展极”)理论。这个理论认为,在世界不同的国家间或一个国家的不同地区间,经济的发展水平是不平衡的。先发展起来或发展比较快的地区,高标突兀,对周围地区有很大影响,通过“扩散效应”,会把周围地区的经济带动起来。这些先发展或快发展的地区就是“增长极”1。这个理论的方法论意义在于,社会生活的其他方面也有类似现象。比如,社会文明的进步即是如此。社会是由众多的社会群体、社会组织组成的。在不同的社会组织或不同的群体间,其文明程度是不同的。那些文明程度比较高的单位,起着扩散文
3、明、引领社会的作用。它们就是“社会文明极”。 二、大学“社会文明极”地位的决定 大学是一个地位非常特殊的社会组织。 由于其功能是探索真理、研究学问、创新知识、培养新人传承文化、服务社会,其文明程度和文化程度总是整个社会的制高点。古今中外,概莫能外。中国古典大学,从当年孔子在“杏坛”聚徒讲学,齐国国都出现的“稷下”研学,到中国古典大学的另一些形式国子监、书院,再到近代中国,蔡元培主持下的北京大学等,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发祥地,是社会文明的秉持者和推动者。从中世纪的欧洲大学,到德国教育家洪堡改革以来的近现代大学,大学始终代表着人类最高文明成果。美国教育学家赫钦斯说,大学应该像一盏明灯,指明人类所希望
4、的社会秩序。其他社会组织也应该是文明的,或者具有很高的文明程度,如政府或企业,但创造文明、传播文明毕竟不是它们的“专职”。相比之下,大学则是创造文明、创造文化、培养文明人、引领社会文明的“专业户”。“大学”的“大”和“高等学府”的“高”,就是大学“社会文明极”地位的标志。所以,“社会文明极”非大学莫属。这种决定是社会的决定,不以大学自身的愿望或水平为转移。从实质上说,引领社会文明是大学对社会的一种责任,是它的一种社会担当。如果哪些大学缺乏这种自觉,那么失去的不是大学的“社会文明极”地位,而是那些大学作为大学组织存在的资格。 三、大学“社会文明极”的作用 大学的“社会文明极”作用,主要是通过多种
5、途径,把自己的高位文明向社会传播,推动社会文明进步。其主要途径可分为:(1)“成果传播”。大学是思想加工厂,它把社会的思想材料加工、创造为一种新的思想体系,并通过成果发布走向社会,成为社会文明的主要来源。(2)“规则传播”。大学作为社会的“思想库”和“智囊团”,往往是制订社会规则的参与者,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在制订规则时,都离不开大学。大学的认知水平和文明程度影响着规则的水平,而规则的水平往往是社会文明的尺度。(3)“人才传播”。大学毕业生是带着思想、带着大学的文明成果进入社会的。政权的管理、经济的管理、社会的管理、文化的管理、科技的管理等越来越多地掌握在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的手中,大学人才的文明
6、程度在很大的意义上决定着社会文明的面貌。(4)“制度传播”。制度本身是一种文明。大学作为社会组织,由于占据着文明和文化的制高点,其管理比其他社会组织更富有创造性,更为科学、更为民主、更为有效。所以大学应该有可以成为社会榜样的治理模式,包括其管理思想、组织机构、运行机制等。(5)“媒体传播”。上述四种传播往往借助各类媒体。除此之外,大学师生是“触媒”率最高的群体之一。在各类媒体的政治、经济、法律、文化、军事、社会等类节目中,都经常有大学师生的身影。他们通过媒体,把大学文明传播于社会,并形成社会的主流 思想。 四、大学的“社会文明极”地位亟待回归 在我国社会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浓重的商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育 论文 中国 大学 社会 文明 地位 及其 回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