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15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15篇(99页珍藏版)》请在安全文库网上搜索。
1、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15篇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1一、 教学设计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教学要遵循学生身心的发展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不同的教学策略。对于小说,应该能运用简洁的语言理清其脉络,品析人物的言行,窥探人物的内心世界,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进而提炼小说的主题,表明自己的看法。还应该有所感悟和思考,获得思想的启迪。遵循课标中的指导思想,在设计我的叔叔于勒时,我着重研究如何将信息技术手段与课堂教学更好地结合,更好地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构建一种新的语文教学模式。教材简介:我的叔叔于勒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上册的第三单元,是本单元第三课。课文通过于勒的故事,着重刻画了菲利
2、普夫妇的丑态,引发我们对社会人际关系的思考。二、 教学目标设计:知识储备点:熟悉莫泊桑及其作品能力培养点:通过人物的个人简历来梳理故事情节:理解通过人物的情态、语言、动作来揭示人物心理、刻画人物的方法。情感体验点:体会拜金主义对人性的扭曲:树立正确的人际关系观。三、对教学对象的分析:本课是九年级上册的课文,学生已经有了学习语文的独特体验,也具备了分析和判断的能力,他们想象力丰富,有很强的表达欲望。四、对教学理念的思考及教学方式设计本节课在师生平等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将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融入学习当中,努力创设多种多样的方式和机会让学生通过自
3、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进行学习;注重教与学的互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随时给予激励性评价,尊重学生的兴趣和独特感受,将集体学习与小组学习相结合作为教学组织方式。五、对信息技术应用的思考及设计:利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有利于激发和支持学生想象的情景,如用温馨的亲情画面激起情感,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检测预习内容,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情景。教师不局限于使用信息技术,还应该鼓励学生超越多媒体所展示的内容。六 教学过程设计活动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情景导入揭示课题同学们,我们来看一组画面。看过之后,你有何感想?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共同学习的课文我的叔叔于勒。展示课题看画面,谈感受,读课题。运用温
4、馨的图片,唤醒学生的情感,激发学习的兴趣,为后面学习打下基础。课前热身大屏幕展示作者资料和需要掌握的字词(需要学生回答的先隐藏起来。)学生抢答迅速地了解课文,扫除文字障碍梳理情节大屏幕展示于勒个人简历的相关内容,待学生归纳后,出示课件。根据教师的提示,快速浏览课文,准备抢答,填写于勒个人简历。以于勒为线索,了解故事情节。品析人物教师提问:在于勒身世变化的同时,他的亲戚变没有?其中,谁给你的印象最为深刻?找出来,读一读,品一品,并用两三个词语概括其特点。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找出描写印象最深刻人的语言、神态、动作的语句,和周围的同学交流,可以读,也可以演,并说说理由。让学生自己从人物的语言、神态、
5、动作中去品味人物,得出他们自己的感受。提炼主题教师提问:1、本是兄弟,关系怎么会忽好忽坏呢?2、作者想通过于勒的遭遇告诉我们什么?3、根据学生的回答逐步展示板书。学生可以立刻回答出:这一切都是因为钱。结合自己的社会经历,谈出最深刻的感受。和教师一起完成板书。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表达自己对课文主题的理解。升华感悟教师提问:此时此刻,你想对我们文中的人物说点什么?你想对谁说?学生畅所欲言,说出自己最想说的话。引导学生认识拜金主义对人性的扭曲,树立正确的人际关系观。拓展延伸请充分挖掘你的想象力,续写语段:哲尔赛岛到了,菲利普一家正准备下船,这时,突然从背后传来一声:“喂,菲利普!”发挥想象,续写语段。
6、(课后完成)在充分认识人物的基础上,用语言、神态、动作的描写方法,加深理解。七 教学反思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可以是教师更好地实现因材施教,并照顾到每一位同学,在本课的课前热身和梳理情节的教学环节中,都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信息技术手段在创设情景方面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氛围,有了信息技术的支持,课前热身就“寓学于乐”,提高了学习兴趣;有了信息技术的支持,梳理情节就由难而易,品析人物就因繁就简,让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自主选择,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课程理念。“信息技术”这一现代教学手段,在优化教学结构、激发兴趣、激活课堂、调动学生多个感官等方面有其得天独厚的优胜,再加上教师精心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指导,有助于实
7、现让所有学生参与学习,让所有学生有学习兴趣,让所有学生学有所获,更能体现课改精神。教学点评1.在新的各科课程标准中,普遍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层面的教学目标,体现了中小学教学目标综合化、多样化的趋势。我的叔叔于勒这一案例从教学目标的界定、教学活动的设计和组织、信息技术的运用等方面都很好地体现了这一原则。2.我的叔叔于勒这一课根据有关课程标准的要求设计了全面的、综合化很高的教学目标,通过个性化的方式表达对课文情景的理解。为了引导学生实现上述目标,教师设计了一系列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的学习任务,而且各任务及其教学环节切换比较自然,引导学生在教师帮助下
8、自主学习,学生参与热情很高,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积极学习、理解、和体会。3.本案例体现了利用信息技术支持上述多种教学目标,并服务于学生多样化发展需求的原则:利用信息技术突出显示文学常识和生字词,可以快速地检查预习情况。利用多媒体创设课文情景,激发学生兴趣,支持学生发言。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设计板书,深化主题。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2一、教材分析1.地位和作用我的叔叔于勒。是初三年级的一篇讲读课文,是外国文学作品中的名家名篇。从整个初中语文教材小说应完成的教学目标看,要教会学生体会通过塑造人物形象、叙述故事情节、描写环境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本单元,本课教材应完成的教学任务主要是:通过分析人物形
9、象,学习其中对比手法的运用,体会作者的态度感情,认识资本主义社会里几乎没有人间亲情、友情,只有金钱的现实。使学生更加热爱我们的社会主义国家,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品质。2.教学目标(1)理解小说表现的主题思想。(2)体会人物语言的个性化,进一步学习运用对比手法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3.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作者从多方面刻画人物形象,以展现人物内心世界的方法;运用对比手法成功刻画人物性格。难点:悬念的铺排,构思的巧妙。二、学情分析绝大部分学生对学小说兴趣较大,他们很关注小说情节的发展、人物的命运,看过小说之后印象较深的就是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的命运结局。对于小说中的字、词、句,大部分学生不会感觉有
10、难度。这有利于调动广大同学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利于能力的培养、欣赏水平的提高。三、教法分析1.整体感知法指导学生在阅读小说时,把握主要人物的主要情况,从整体感知小说。2.比较教学法与变色龙比较,抓住人物善变的特点,理解对比手法成功刻画人物性格的作用。3.自主讨论法让学生逐步深入地理解小说的主题。四、学法指导根据本课教材的特点,在分析人物、环境时,要抓住一个“变”字,通过变化的对比,以及与变色龙的比较,培养学生比较思维的能力。在分析悬念铺排时,要扣住一个“巧”字,以达到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通过自主讨论式的方法,增加学生的参与机会,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并获得一定的学习方法,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从
11、而欣赏文学作品,感受作品中的形象,感悟文学艺术的美。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大家还记得我们在初二学过的变色龙吗?请同学们回忆小说中的“变色龙”是指谁?作者为何称他为“变色龙”?“变色龙”最为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善变,在俄国有善变的“龙”,在其他国家呢?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法国作家莫泊桑的。2.课文分析(1)阅读全文,抓住主要人物的变化,并以此概述故事情节,考虑课后练习二。学生讨论:本篇小说情节富于变化,跌宕曲折,引人入胜,关键是设置了悬念,构思很巧妙。请找出小说中的悬念,作适当分析。(提示:他们一家为什么要每星期天衣冠整齐地到海边栈桥上散步?于勒是个什么样的人?于勒曾是他们的灾星,现在为何却成了他
12、们的福音?他们极其美妙的梦境是否得以实现?为什么?)设题目的:以此理解本文的结构特点巧妙,也引导学生由此入手逐层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2)找出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分析它们的不同点,说说它们各有什么作用?设题目的:让学生理解环境描写是为刻画人物形象服务,进而服务于文章的主题的。(3)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为此设计如下问题供学生讨论,之后笔答,以此调动每个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小说刻画的人物主要有哪些?他们的个性特征怎样?菲利普夫妇的言行是怎样变化的?从哪些最具代表性的语句、语段中可以看出?设题目的:理解人物所处的社会环境有什么突出的特点。课题可否改为于勒或我的父母或菲利普夫妇等等?为什
13、么?设题目的:理解“我”对于勒的感情区别于“我”的父母对于勒的感情,以及“我”、菲利普夫妇、于勒在文章中的作用。小说的主人公是谁?为什么?他们的结局怎样?这是由个人性格造成的,还是社会环境造成的?在那样的环境中怎样才能实现发财梦?设题目的:以此达到对小说主题思想的理解和归纳。3.发散训练(1)假如菲利普夫妇在游轮上巧遇的是个发了大财的于勒,他们的言行会是怎样的?请设想一下。用150个左右的字完成。(2)请以大千世界为题,以反映当代人际关系为中心,写一篇课外作文。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3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全文内容,理解主题思想。2、学习本文构思的巧妙及情节的曲折。过程与方法:1、学习通
14、过人物语言、行动、神态、揭示人物心理活动,刻画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2、初步培养对社会问题的观察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评判能力和再现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本文主题的理解,树立正确的金钱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教学方法:教法:启发式提问法、练习法、讨论法。学法:默读法、圈点勾画法、探究法、情境模拟法、比较法、辩论法。第一课时:学生自读课文。谈阅读印象与初读感受。第二课时:四步阅读法,完成小说赏读。教学过程:一、寻读,辨析主要人物。亮点探究一:从标题上看,这篇小说写的是谁?(于勒)从小说的内容看,于勒是小说的主人公吗?就这个问题展开讨论。1、讨论前,教师提示:如何判定一个人物是否为主要人物呢?有三个角
15、度,首先看人物着墨的多少;其次看人物在小说中的地位和作用;第三看作家的创作意图。这种带着一个主问题进行阅读的方式叫做寻读,寻找发现,大家开始阅读,发现后做好记录,然后分组活动。并确定发言人。2、学生寻读课文。开始思考批注。3、分组活动,确定本组发言人。4、确定四个小组开始交流汇报各组的发现。5、教师归纳小结。于勒不是主人公,于勒在文中是这样出现的,一是全家人的谈话,二是插叙介绍,三是在游船上,真正的主人公则是菲利普夫妇。亮点探究二:于勒虽然不是小说的主要人物,可老师感觉于勒这个人物在文中无处不在。大家的意见是怎样的?从文中寻找信息谈谈你的理解。1、学生寻读课文,整理相关信息。2、相互交流,明确
16、:于勒显然着墨不多,但很重要,它的命运决定着菲利普夫妇的变化,并在他们一家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掀起了很大的波澜。他是小说的线索人物。我们带着第一个问题阅读解决了另外一个问题小说的线索,这就是寻读的效果。二、理读,体会精妙构思刚才我们一起弄清楚了小说的线索,下面请大家据此梳理本文的情节,对课文进行梳理式阅读,就是理读。并通过理读情节,各提练一个字概括情节内容:从课文顺序上看:盼于勒赶于勒赞于勒骂于勒躲于勒从小说情节上看:赶于勒盼于勒赞于勒骂于勒躲于勒亮点探究三:作家为什么作这样的安排情节:为什么将“赶于勒”以插叙方式安排?为什么要安排船上相遇呢?我可以这样设计:于勒来过几次信,再以写信告知其不幸落
17、魄不可以吗?改后效果有什么不同?1、分组活动,确定小组发言人。2、相互交流,一人发言,其它同学可作补充。讨论明确:巧设悬念,开头反复渲染盼归的气氛与心情,埋下伏笔;一波三折,高潮迭起,构成情节的曲折美,俗话说“文似看山不喜平”就是这个道理。安排船上相遇给人物亮相提供了一个特有的展台,更能体现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具有一种较强的讽刺意味。3、教师小结:概括后板书:小说的情节美。三、品读,评说人物形象本文除了以精妙的构思吸引人,更重要的是以其丰满的人物形象而经久不衰。理解人物最好的方法是品读细节。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去品析。这篇小说写得最精彩的地方在哪里?(骂于勒,高潮部分)首先,我们来一
18、起读一读几个精彩片段,请大家在我的提示下朗读课文片段。在游船上,父亲被太太高贵的吃法打动了,于是请家人吃牡蛎,他故作高雅,摆架子爱慕虚荣的高峰,同时也是不幸的开始。母亲的一番话别有情趣:(读23段)当父亲朝那年老的水手走去时,突然发现那人很像于勒,神色不安,骤而紧张,以至失魂落魄:(读25段)在母亲的要求下,父亲再一次向船长走去,在极度的担忧与恐慌中终于证实那就是于勒。这一消息对于母亲如同晴天霹雳,怒火如同火山爆发,他们虚幻的幸福峰巅一下子跌入了现实的悲苦深渊:(读38段)也许是对叔叔不幸的一丝同情与怜悯,我给了于勒叔叔10个铜子的小费,但母亲仍不忘作了最后一次精彩的表演,让其卑劣自私的灵魂再
19、次曝光:(读46段)亮点探究四:对人物的描写中,哪些词句最有表现力。抓住这些具有表现力的词句评说人物形象。1、品读示范:第25段,品析“不安”,“瞪着眼”,“赶紧”,“十分苍白”,“两只眼也跟寻常不一样”,“低声”等词语对表现人物的作用。2、学生读句品析,评说人物形象。3、教师小结:通过品析,我们看到了一个唯利是图,虚伪,自私冷酷的形象,他们以贫富为兄弟相认的原则,在他们眼中,情不如钱!(板书)四、说读,对人物说话。赏读完这篇小说,大家有没有什么话想对小说中的人物说呢?或者对作者有什么话说吗?例如:老师读完后,我想对作家说:莫泊桑,谢谢你的一支妙笔,向我们勾画了资本主义社会金钱至上,人性泯灭的
20、现实,在这样的现实中生活,是人类的悲哀!大家结合自己的阅读体会说几句好吗?1、学生练习用“读完这篇小说,我想对_说”句式说话。2、结束语:用一幅对联来概括这篇小说的主题,正是:十年思盼同胞好比摇钱树一朝相逢兄弟形同陌路人(板书)板书设计我的叔叔于勒1、盼于勒赞于勒见于勒躲于勒。2、人不如钱/金钱至上/世态炎凉。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4一、教材分析1.地位和作用我的叔叔于勒是初三年级的一篇讲读课文,是外国文学作品中的名家名篇。从整个初中语文教材小说应完成的教学目标看,要教会学生体会通过塑造人物形象、叙述故事情节、描写环境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本单元,本课教材应完成的教学任务主要是:通过分析人物形
21、象,学习其中对比手法的运用,体会作者的态度感情,认识资本主义社会里几乎没有人间亲情、友情,只有金钱的现实。使学生更加热爱我们的社会主义国家,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品质。2.教学目标(1)理解小说表现的主题思想。(2)体会人物语言的个性化,进一步学习运用对比手法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3.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作者从多方面刻画人物形象,以展现人物内心世界的方法;运用对比手法成功刻画人物性格。难点:悬念的铺排,构思的巧妙。二、学情分析绝大部分学生对学小说兴趣较大,他们很关注小说情节的发展、人物的命运,看过小说之后印象较深的就是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的命运结局。对于小说中的字、词、句,大部分学生不会感觉有
22、难度。这有利于调动广大同学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利于能力的培养、欣赏水平的提高。三、教法分析1.整体感知法指导学生在阅读小说时,把握主要人物的主要情况,从整体感知小说。2.比较教学法与变色龙比较,抓住人物善变的特点,理解对比手法成功刻画人物性格的作用。3.自主讨论法让学生逐步深入地理解小说的主题。四、学法指导根据本课教材的特点,在分析人物、环境时,要抓住一个变字,通过变化的对比,以及与变色龙的比较,培养学生比较思维的能力。在分析悬念铺排时,要扣住一个巧字,以达到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通过自主讨论式的方法,增加学生的参与机会,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并获得一定的学习方法,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欣赏文
23、学作品,感受作品中的形象,感悟文学艺术的美。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大家还记得我们在初二学过的变色龙吗?请同学们回忆小说中的变色龙是指谁?作者为何称他为变色龙?变色龙最为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善变,在俄国有善变的龙,在其他国家呢?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法国作家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2.课文分析(1)阅读全文,抓住主要人物的变化,并以此概述故事情节,考虑课后练习二。学生讨论:本篇小说情节富于变化,跌宕曲折,引人入胜,关键是设置了悬念,构思很巧妙。请找出小说中的悬念,作适当分析。(提示:他们一家为什么要每星期天衣冠整齐地到海边栈桥上散步?于勒是个什么样的人?于勒曾是他们的灾星,现在为何却成了他们的福音?他
24、们极其美妙的梦境是否得以实现?为什么?)设题目的:以此理解本文的结构特点巧妙,也引导学生由此入手逐层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2)找出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分析它们的不同点,说说它们各有什么作用?设题目的:让学生理解环境描写是为刻画人物形象服务,进而服务于文章的主题的。(3)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为此设计如下问题供学生讨论,之后笔答,以此调动每个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用幻灯片展示)小说刻画的人物主要有哪些?他们的个性特征怎样?菲利普夫妇的言行是怎样变化的?从哪些最具代表性的语句、语段中可以看出?设题目的:理解人物所处的社会环境有什么突出的特点。课题我的叔叔于勒可否改为于勒或我的父母或菲利
25、普夫妇等等?为什么?设题目的:理解我对于勒的感情区别于我的父母对于勒的感情,以及我、菲利普夫妇、于勒在文章中的作用。小说的主人公是谁?为什么?他们的结局怎样?这是由个人性格造成的,还是社会环境造成的?在那样的环境中怎样才能实现发财梦?设题目的:以此达到对小说主题思想的理解和归纳。3.发散训练(用幻灯片出示)(1)请仔细观察幻灯片出示的课题设计,想像一下其中的意境。用100字左右的文字描述一下这一意境。(2)假如菲利普夫妇在游轮上巧遇的是个发了大财的于勒,他们的言行会是怎样的?请设想一下。用150个左右的字完成。(3)请以大千世界为题,以反映当代人际关系为中心,写一篇课外作文。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
26、计5【教学目标】1、理清故事情节。2、品味语言,把握人物性格。【教学重点】理解人物性格。【教学难点】小说主题思想的深入理解。【教学方法】导读法、讨论法。【教学用具】录音机、投影仪。【课型】自读课。【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同学们!前段时间,大街小巷流行着一首流浪歌,大家想听吗?(生答“想”,放歌曲)歌听完了,可一个愁苦、孤独的浪子形象却留在了我们的脑海中,让我们不由得产生怜悯之情,是啊!家是温馨的港湾,流浪的心多么渴望这个港湾的慰藉啊!可有这样一个浪子,在外流浪多年,当家人遇到他时,不但不接受他,反而还骂他,什么原因呢?大家想不想了解这个故事?(生答“想”)这个故事说它
27、远,它发生在遥远的19世纪的欧洲,说它近,它就在我们眼前,请大家打开课本160页,这个故事的名子叫我的叔叔于勒。为了便于大家了解故事,咱们先一块来把课前的生字词读读记记,好吧?二、学习生字词,读准字音,记准字形1、出示幻灯片,展示生字词:拮据 栈桥 撬开 诧异 牡蛎 褴褛2、找出一位同学试读,其他同学纠错。3、教师总结正确读音,学生齐读,边读边用手指在课桌上写。三、默读全文,整体感知文意这篇文章的体裁是短篇小说,作者是法国人莫泊桑,其成名作羊脂球是他最著名的代表作品。莫泊桑以他高超的艺术技法和深厚的文学底蕴赢得了“世界短篇小说艺术大师”的美誉。好了,让我们在音乐声中走近莫泊桑,走进故事,请大家
28、快速默读全文,默读中解决三个问题:1、理解生字词在文中的意思;2、小说中出现了哪些人物,主人公是谁?3、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把小说的情节分为四部分,并分别为每部分拟一个小标题。(教师放音乐,板书课题、作者、教学目标。)四、讨论并解决默读中提出的问题,加深对文意的理解1、学生自由分组讨论以上问题,可以离开座位。2、对主人公的确定教师要给以适当的提示,可以从小说反映主题和作者着力刻画的形象两个方面。3、对“我”和作者之间的不同应让学生弄清楚。板书:菲利普夫妇盼 忆 遇 躲五、梳理情节,简单了解人物性格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的,塑造人物形象必须把人物置于什么之中呢?(生答:情节)对,那么,我们就把
29、人物置于情节之中先来简单了解一下人物的性格。(把板书的情节用粉笔圈起来,大致呈“人”字形。)1、为什么盼于勒?(于勒来信说他有钱了,他们盼的是钱。)2、忆于勒属于哪种叙述方式,对情节有何作用?(倒叙,把情节推向高潮。)3、怎么遇到于勒的,遇后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称呼与相遇前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因于勒的信二姐找到了对象,全家人到哲尔赛岛旅行,巧遇于勒。遇前,“好心人”,“正直的人”,“有办法的人”;遇后,“贼”。因为于勒没有钱,不是想象中有钱的于勒。)(用两种颜色的粉笔板书:好心人 正直的人 贼)4、为什么要躲开于勒?(因于勒没钱生活,恐怕他再来“吃”他们。)通过对小说情节的梳理,我们可以清楚人
30、物之间的矛盾关系中起关健作用的是什么?(生答:钱。)对,(板书:钱)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在主人公心中钱比亲人重要,他们只是为了钱。六、品味小说语言,把握人物具体、生动的性格通过把人物置于情节之中梳理情节,我们对主人公的形象有了大致的了解,是否了解到此就行了呢?大家说,(生答:不行。)当然不行,小说塑造人物形象是生动的、具体的、典型的,小说中作者运用了多种人物描写方法来塑造人物形象,请同学们从文中找出来能表现人物性格的语句,有感情地读一读,品味一下表现了人物的什么性格。邻近的同学可以互相讨论讨论。时间五分钟。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师在教室里走,不时地对学生进行指导或一起讨论。2、五分钟后,学
31、生在教师主持下通过小说语言进行人物性格的交流学习。 学生有感情地读自己找出的句子,并说明表现了人物的什么性格。 对一些重点的句子或段落可分组读、分男女生读、分角色读和全体一起读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保持读的兴趣,在愉悦的情趣中使学生领悟小说语言的魅力,理解人物的性格。 教师把学生体会到的人物性格板书到黑板上。自私 虚荣 唯利是图 冷酷 交流结束,教师简单总结人物性格。请大家注意看黑板,老师画这个图形象个什么字?(生答:象个“人”字)那么这个“人”字规范吗?(生答:不规范,是畸形的。)为什么?畸形的“人”字代表的是有着畸形性格的主人公,是金钱使他们改变了对于勒的态度,也是金钱使他们内在的本质不变,
32、金钱腐蚀了他们的灵魂,扭曲了他们的性格,使他们成为精神畸形的人。通过小说典型的人物形象,我们可以了解到当时社会人与人之间冷酷无情的关系以及金钱至上的社会生活原则。七、拓展训练,培养想象能力,锻练创新思维到这里,我们对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已经有了具体而完整的认识,我们不得不佩服世界著名的短篇小说艺术大师莫泊桑,莫泊桑真是了不起呀!我想问大家,你们敢不敢与莫泊桑比试一下,(敢!)好,这才是当代中学生的风采。假如,全家人在船上遇到的于勒是一个百万富翁,那么,将会发生一幕怎样的相遇场景呢?1、愿意表演的同学下座位到教室外准备2分钟。选出一名导演。2、愿意口头作文的同学准备1分钟。3、找同学口头作文,外面的
33、同学进教室表演。八、结束语同学们,通过对这篇小说的学习,我们不仅领略了大师的语言魅力,还知道了,人不能为钱活着,不能让钱左右自己,应做一个端正的人,一个正直的人,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决不能做菲利普夫妇那样精神畸形的人。好,下课!【附板书】我的叔叔于勒莫泊桑于勒: 穷富穷于勒的贫富变化菲利普夫妇:撵盼怕躲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6教学设想:本文为九(上)第二单元第二课,单元主题为“学会读书感悟品味赏析”。这一单元收录的四篇文章都是小说。小说通过塑造生动典型的人物形象,反映广阔的社会生活,揭示人性的假恶丑,彰显人性的真善美。它对人物内心活动揭示之深刻,对人物性格刻画之细腻,是其实文学样式所无法比拟的。高
34、尔基说过“文学即人学”。学生通过对小说的阅读,在享受审美愉悦中,认识自己,提升自己,同时引发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思考。本单元上承七年级的小说单元,下启九(下)的小说单元,对于养成阅读小说的习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我的叔叔于勒是中学语文教材传统篇目,是法国作家莫泊桑的短篇小说代表作之一。小说通过菲利普夫妇对其亲兄弟于勒的前后态度变化,尖锐地指出了金钱左右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即使是亲兄弟也概莫能外。作者用平常的的人物,平常的情节,表现一个普通的主题,可是能表达得深刻,能够给人启发,耐人寻味。小说通过人物描写来传递作者的思想以及写作意图。教学过程中,应以人物为中心,在情节发展的动态中
35、分析人物。由点及面,分析人物性格,从而揭示小说主题。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学习本文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和对比的手法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2.体会小说起伏曲折的情节和精妙的艺术构思。过程与方法:1.品读对菲利普夫妇的精彩的描写,把握文中菲利普夫妇的形象。2.运用朗读想象法,体会人物的情感和内心世界。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资本主义社会以金钱为中心的人与人的关系,批判极端利己主义的人生观。2.学会同情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劳动者。教学重点:学习本文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体会对比手法的成功运用及其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教学难点:多元理解文章的主题。教学方法:朗读想象
36、法 批注阅读法 讨论探究法教学时数:两课时第一课时本课目标:知识与能力:1.学习本文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2.体会小说起伏曲折的情节和精妙的艺术构思。3.体会对比手法的成功运用及其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过程与方法:1.品读对菲利普夫妇的精彩的描写,把握文中菲利普夫妇的形象。2.运用朗读想象法,体会人物的情感和内心世界。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资本主义社会以金钱为中心的人与人的关系,批判极端利己主义的人生观。教学重点: 1.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线索,体会小说起伏曲折的情节和精妙的艺术构思。2.学习本文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教学难点: 体会对
37、比手法的成功运用及其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给加点字注音。拮据(ji) 栈桥(zhn) 阔绰(chu)褴褛(ln l) 牡蛎(m l)二、导入新课1.简介作者莫泊桑。莫泊桑,19世纪后半期法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曾拜法国著名作家福楼拜为师。一生创作了6部长篇小说和350多篇中短篇小说,他的文学成就以短篇小说最为突出,是与契诃夫和欧亨利并列的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之一,对后世产生极大影响。被誉为“短篇小说之王”。他擅长从平凡琐屑的事物中截取富有典型意义的片断,以小见大地概括出生活的真实。他的短篇小说构思别具匠心,情节变化多端,描写生动细致,刻画人情世态惟妙惟肖,令人读后回味
38、无穷。莫泊桑的作品对后世产生了极大影响。除了羊脂球(1880),这一短篇文库中的珍品之外,莫泊桑还创作了包括一家人(1881)、我的叔叔于勒(1883)、米隆老爹(1883)、两个朋友(1883)、项链(1884)及西蒙的爸爸、珠宝、小步舞、珍珠小姐等在内的一大批脍炙人口、思想性和艺术性完美结合的短篇佳作。 莫泊桑的长篇小说也达到比较高的成就。他共创作了6部长篇:一生(1883)、俊友(又译漂亮朋友,1885)、温泉(1886)、皮埃尔和若望(1887)、像死一般坚强(1889)和我们的心(1890),其中前两部已列入世界长篇小说名著之林。2.前面我们通过故乡一文的学习,了解了旧中国农民、小市
39、民的悲惨生活。那么,旧时代外国的底层人物的生活又怎么样呢?让我们带着这个疑问,一同走进莫泊桑的小说我的叔叔于勒去看一看。三、整体感知快速阅读课文,思考并完成下列填空题:( )于勒( )于勒( )于勒( )于勒明确:“盼”、“赞”、“见”、“躲”由此可见,菲利普夫妇对于勒态度的转变是本文的线索(明线)。按照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可将课文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14节),盼。第二部分(519节),赞。第三部分(2047节),见。第四部分(4849节),躲。四、交流互动1.菲利普夫妇态度的转变具体体现在他们对于勒的不同评价上,请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词句,并思考变化的原因。明确:“坏蛋”、“无赖”、“流氓
40、”“正直”、“有良心”“好心”、“有办法”“小子”、“贼”、“讨饭的”、“流氓”变化原因:于勒贫富状况的变化。(暗线)2.分角色朗读20-47节,结合有关菲利普夫妇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的语句,说说菲利普夫妇是怎样的人。明确:“突然不安起来”、“他向旁边走了几步”心理骤然紧张,想躲开穷水手的眼睛,怕于勒认出来;瞪着眼“看女儿、女婿”怕他们发现这个秘密;“他的脸色十分苍白,两只眼也跟寻常不一样”多年的美梦破灭了,心中充满了恐惧,怕穷弟弟又成为他的负担,而这一切给他的打击确是太突然、太沉重了。“他低声”对妻子说:“真奇怪!这个卖牡蛎的怎么这么像于勒?”虽“像”但仅仅是猜疑,还没有确定“是”于勒,但菲
41、利普夫妇已经被吓得失魂落魄了。小结:动作、语言的描写揭示人物心理、刻画人物性格,使我们看到菲利普是个虚伪、势利、自私、冷酷、只认金钱不认人的势利者。五、质疑交流你怎样看待菲利普夫妇这样的人?六、自主小结本文以菲利普夫妇对于勒态度的转变为明线,以于勒贫富状况的变化为暗线,展现了虚伪、势利、自私、冷酷、只认金钱不认人的势利者菲利普夫妇的形象。七、反馈练习为小说续写结尾。八、布置作业1.完成同行相关1-3题。2.找出文中环境描写的语句,并分析其作用。附板书: (明线) (暗线)开端盼菲利普夫妇 发展赞 于(态度的变化) 高潮见 勒(贫富状况的变化)结局躲自私、冷酷、贪婪、惟利是图、势利第二课时本课目
42、标:知识与能力:1.理解文中除菲利普夫妇外,其他人物的形象及其作用。2.理解文中环境描写的作用。过程与方法:1.品读对其他人物描写的语句,把握文中人物的形象及其作用。2.用讨论探究的方法,多元解读文章主题。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会同情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劳动者。教学重点:1.分析并理解文中除菲利普夫妇外,其他人物的形象及其作用。2.理解文中环境描写的作用。教学难点:多元解读文章主题。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指名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二、交流互动(一)本文有哪些环境描写的语句?分别有什么作用?明确:环境描写只有两处:第一处:20节:“在一片平静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景色静谧,色泽美丽。烘托出菲利普夫妇
43、欢乐的心情。第二处:48节:景色黯淡,烘托出菲利普夫妇失望、沮丧的心情。环境描写虽然简略,却极妙衬托了人物的心理变化。(二)文中除菲利普夫妇外,其他人物有什么特点?他们在文中有什么作用?明确:(1)关于于勒:于勒成为穷水手,不外乎挥霍无度或竞争失败,既出乎人们意料,又在情理之中。他从小“行为不正,糟蹋钱”,沾染了资产阶级的恶习,很容易挥霍浪费、入不敷出;而竞争失败,也是资本主义社会中司空见惯的事情。他的一生,可以概括为:年轻时浪荡,中年时得意,老年时沦落。(2) 关于“我”与菲利普夫妇认出于勒后的“恐怖”、“愤怒”相比,“我”的同情,体现出青年人的善良、纯真。(3)关于姐姐和女婿他们的婚事以金钱为转移,说明不仅菲利普夫妇崇尚金钱,拜金主义是当时社会的普遍现象。追问:本文的主人公究竟是谁?明确:提示:小说的主题在谁身上体现的,谁就是小说的主人公。追问:那么,小说的主题究竟是什么呢?(三)本文的主题究竟是什么?明确:(1)金钱关系说作者运用对比的手法,描述了菲利普夫妇对待亲弟弟于勒前后截然不同的态度,画出了一幅资本主义社会里,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