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制度
《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制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制度(3页珍藏版)》请在安全文库网上搜索。
1、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制度1、贯彻执行党和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标准规定。2、矿井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范围:1)地表防洪灾害的排查相关科室对矿内及矿区周边的地表径流、塌陷裂隙区渗水情况、暴雨过后地表塌陷裂隙区积水情况巡查、井田范围内农业灌溉引水渠沟进行详细的排查勘测并在本矿相关图纸上及时准确的绘制出具体的位置。相关部门对矿周围的防洪排水沟、河流每月进行一次全面的排查工作,及时清理防洪沟、河流内的建筑物、垃圾等,发现有损坏的地方及时进行修复,保证排水畅通。在雨季期间加强防洪沟、河流的巡查工作,防止强降雨期间,积水涌入井筒内,发生事故。2)井下隐蔽致灾因素排查1)采空区经常深入井下现场,负
2、责每月对全矿范围内采空区的监控检查,负责协调施工单位经常性地对矿山重点部位及井巷工程进行监督监测,协调本系统人员对重点部位的监测资料整理,圈定地表及井下采空区范围,并做好相关图件的归档工作。坚持经常对新旧采空区进行实测,并及时准确的绘制当前采空区位置实测图,对在实测或井下隐患排查过程中,对发现重大安全隐患,可能诱发大的地质灾害时,应及时向调度室汇报。 根据采空区与我矿重点场所影响关系,以及井巷工程、保安煤柱、矿体的相互位置及影响程度,从技术上进行论证,确定我矿当前监测重点。在采掘活动开始前确定矿区范围内地表采空区、地表塌陷区、地表错动区关系及影响范围。编写地质预报时要结合相关资料与矿山施工单位
3、负责对矿山内地表塌陷区、错动区进行监测预报。推广应用在采空区监测地质灾害预测方面的新技术、新成果,负责研究采空区变化,并对可能诱发的地质灾害给与技术的论证并采取相关措施。确定的采空区影响范围,圈定并标识通知相关人员,防止人员误入。在回采过程中,对地表采空区塌陷范围进行现场观测,对塌陷情况及时汇报矿总工程师,并制定出采空区塌陷超前情况或者老顶空顶面积大未垮落情况的相关技术措施。2)废弃老窑(井筒)、井巷和封闭不良钻孔普查对矿区内及矿区周边的可能影响本矿的老窑及废弃井巷进行摸底,并在本矿的相关图纸资料上绘制出具体位置,并定期进行观测及排查。对井下已采完的工作面的防火密闭进行观测,并及时汇报出现的问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隐蔽 地质 因素 普查 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