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宁武大运华盛庄旺煤业有限公司“6.19”较大顶板事故调查报告
《山西宁武大运华盛庄旺煤业有限公司“6.19”较大顶板事故调查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宁武大运华盛庄旺煤业有限公司“6.19”较大顶板事故调查报告(33页珍藏版)》请在安全文库网上搜索。
1、 山西宁武大运华盛庄旺煤业有限公司 “ 6 19”较大顶板事故调查报告 事故调查 组 2019 年 8 月 15 日 目 录 一、事故单位概况 . - 1 - 二、事故发生经过及应急处置情况 . - 7 - 三、事故原因分析 . - 10 - 四 、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 .- 11 - 五 、事故发生前安全管理情况 .- 11 - 六、事故发生前地方安全监管情况 . - 14 - 七、事故原因和性质 . - 16 - 八、责任划分与处理建议 . - 18 - 九、防范和整改措施及建议 . - 30 - - 1 - 2019 年 6 月 19 日 15 时 10 分左右,山西宁武大运
2、华盛庄 旺煤业有限公司(简称“庄旺煤业”) 50206 回风顺槽发生一起 较大顶板事故,造成 6 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 891 万元。 事故发生后,应急管理部、山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应 急管理部副部长、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局长黄玉治、省长楼阳 生分别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全力以赴抢救被困人员,科学施救, 严防发生次生事故。山西省应急管理厅、山西煤矿安全监察局、 忻州市人民政府、忻州市应急管理局、忻州市能源局、 忻州煤 矿安全监察站 等有关领导及时赶赴现场指导抢险救灾。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煤矿安全监察条例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规定,忻州 煤矿安全监察站于 2019 年
3、6 月 20 日组织忻州市应急管理局、 公安局、能源局 和 忻州市总工会等 部门 单位成立了庄旺煤业 “ 6 19”较大顶板事故调查组(以下简称“事故调查组”),并 邀请忻州市监察委员会派员参加。事故调查组下设技术组、管 理组和综合组,并邀请有关专家组成专家组协助调查。 事故调查组按照“科学严谨、依法依规、实事求是、注重 实效”的原则,通过现场勘察、调查取证、专家 论证、 技术认 定及综合分析,查清了事故发生的经过、原因、 人员伤亡和直 接经济损失 ,认定了事故性质和责任,提出了对事故责任人和 责任单位的处理建议,以及防范 和 整改 措施 。 一、事故单位概况 庄旺 煤业隶属于山西钜盛能源集团
4、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 2 - “钜盛集团”),钜盛集团是宁武县属地方煤炭集团主体企业。 (一)钜盛集团概况 钜盛集团的前身是宁武能源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 “宁武能源”)。 2009 年宁武能源是依据宁政办发 2009 98 号及中共宁武县委出具的 2009 1 号宁武县党政联席会议 纪要组建的地方煤炭集团主体企业,注册资本为 3000 万元, 经营范围为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投资。 2015 年经山西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核发(晋)名称变核内字 2015第 859 号同意,宁武能源正式变更为钜盛集团,其隶 属关系和管理体制不变。 钜盛集团下辖山西宁武大运华盛南沟、庄旺、老窑沟和山 西宁武德盛、张家
5、沟煤业有限公司五座煤矿企业,另有益兴新 型建材有限公司和职工安全培训中心,五座煤矿生产总规模为 630 万吨 /年,钜盛集团集团拥有职工近 3000 人、拥有资产约 45 亿元人民币。 (二)庄旺煤业概况 1矿井基本情况 2009 年庄旺煤业由原宁武县大运华盛庄旺井田与山西宁武 达康煤业有限公司整合而成。 2012 年庄旺煤业兼并重组整合项 目竣工验收。 2013 年 1 月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转为生产矿井。 2015 年 9 月,庄旺煤业 2、 3#煤层增层与 5#煤层配采项目竣工 验收。 - 3 - 庄旺煤业由钜盛集团及自然人股东共同出资设立,注册资 本 5800 万元(其中钜盛集团出资
6、2958 万元,自然人股东出资 2842 万元)。股东会由钜盛集团(持股比例 51%)和自然人股东 胡亦通(持股比例 49%)组成。董事会由 5 名董事组成,分别 为代表钜盛集团的庄旺煤业总经理张保文、安全 副经理亢建华、 通风区长汪利平、总工程师张海平和自然人胡亦通。监事会由 5 名监事组成,分别为地测副总工辛银春、财务科科长张寅生、 工会主席贺秀崇、采煤副总工张海峰、林型平(为 49%股东代 表)。 庄旺煤业位于宁武县凤凰镇后石湖村一带,矿井井田面积 6.8455km2,批准开采 2 5 号煤层, 生产能力为 150 万吨 /年, 全矿在册人数 563 人。矿井水文地质条件为中等;属低瓦斯
7、矿 井;煤尘具有爆炸危险性;自燃倾向性等级为类自燃。 2.证件证照情况 采矿许可证证号: C1400002009121220054642,有效期: 2018 年 12 月 29 日至 2038 年 12 月 29 日。 安全生产许可证证号:(晋) MK 安许证字 2017 D107Y3B2,有效期: 2017 年 8 月 21 日至 2019 年 8 月 4 日。 营业执照证号: 91140000051988717Q,有效期: 2012 年 8 月 2 日至 2032 年 8 月 2 日。 3.矿井系统概况 ( 1)矿井开拓系统 井田采用斜井开拓方式,共布置有 4 个井筒,分别为主斜 - 4
8、- 井、副斜井、进风立井和回风立井。全井田划分为 1382m、 1350m 两个水平。 大巷沿南北向布置,辅助水平 2、 3号煤层联合布置,主水 平 设 在 5号煤层,大巷分别布置在 2号煤层和 5号煤层中。 ( 2)提升运输系统 主斜井倾角 20,斜长 468m,安装有 DTL120/30/2 200 型带式输送机。 副斜井倾角 15,斜长 482m,安装 JK-2 1.5 型单滚筒绞 车。 副斜井、进风行人巷 、 猴车巷安装有架空乘人装置。 ( 3)供电系统 在工业场地有 10KV 变电站一座,井下设有 201 采区变电所 和 502 采区变电所。 ( 4)排水系统 矿井采用二级排水,在主
9、斜井井底建有中央水泵房和主、 副水仓,排水高度 192m,三台主排水泵采用 D155-30 10 型水 泵,功率 200kW; 502 采区运料巷最底部建有 502 采区水泵房和 主、副水仓,三台排水泵采用 MD280-43 7 型离心式水泵,功 率 400kW。 ( 5)通风系统 矿井通风方式为中央边界式,矿井通风方法采用机械抽出 式,主、副斜井、进风立井进风 (中部 ),回风立井回风,回风 - 5 - 立井安装二台 FBCDZ 28/2 500kw,功率 2 500KW 轴流式通 风机,工作方式为一台使用,一台备用。 (三)事故发生区域情况 1.50206 回风顺槽巷道位置及四邻关系 事发
10、的 50206 回风顺槽位于井田南部 502 采区,北距井底 车场约 2450m,其北部 20m 为已经形成但尚未开采的 50205 回 采工作面的运输顺槽,距离已经于 2014 年采空的 50204 工作面 约 200m; 50206 运输顺槽尚未掘进,南部为正在开采的 50207 工作面未回采区域;东部偏南距离正在开采的 50207 工作面约 1000m;西部为 502 采区猴车巷、回风巷、运输巷和轨道巷。 50206 回风顺槽上部 56m 为正在开采的 3 号煤层 30102 回 采工作面,与 50206 回风顺槽平行布置,回采工作面推进已超 过事故地点约 100m,采空区边缘距 502
11、06 回风顺槽平面距约 60m。 50206 回风顺槽沿 5 号煤层底板布置, 5 号煤层厚度 11.7 14.3m,平均 12.9m,倾角 3 10,普氏硬度系数 2 2.5,容重 1.38t/m3 。地面标高 +1567 1669m,井下标高 +1222 1257m。 原巷道为矩形断面,净高 3.2m, 净宽 4.0m,净断面 12.8m2, 采用锚网索联合支护。 2.50206 回 风顺槽设计支护参数 50206 回风顺槽沿 5 号煤层底板掘进,设计长度 2000m,该 巷道 2018 年 10 月开始掘进, 11 月初因巷道变形严重停掘,掘 - 6 - 进进尺为 420m。 设计支护方
12、式为:顶板采用锚杆 +金属网 +H 梁 +锚索联合支 护,选用 20mm 2400mm 的等强度螺纹钢锚杆,间排距 800mm 800mm,矩形布置,托板规格 120mm 120mm 8mm,每根使用 2 支 K2360 树脂药卷,顶部金属网片规格 2000mm 1000mm,梯 子梁规格: 4000mm 100mm,顶部锚索选用 17.8mm 7300mm 的钢绞线,间排距 1600mm 1600mm,每根锚索使用 3 支 CK2360 树脂锚固剂, H 梁选用 1000mm 100mm 的 12#矿用工字钢;帮部 支护选用 20mm 2400mm 的等强度螺纹钢锚杆,间排距 800mm 8
13、00mm,矩形布置,托板规格 120mm 120mm 8mm,每根使用 2 支 K2360 树脂药卷,采用规格 2000mm 1000mm 的勾花网。 3.巷道维护安全技术措施编制情况 2018 年 12 月 28 日该矿编制了 50206 回风顺槽掘进巷道 维护安全技术措施, 2019 年 1 月 4 日完成会审, 2019 年 2 月 15 日开始对该顺槽的维护加固。 措施中规定:“施工严格按由上向下的顺序施工,必须待顶 板或上部帮支护完毕后方可施工下部,防止施工下部时顶板或 上部矸石掉落伤人”;“扩帮采用风镐、手镐 、尖枪等工具,一 次只准扩刷一排锚杆的距离”;“巷道挑顶、扩帮支护好后采
14、用 掘进机进行起底”。 4.50206 回风顺槽修复支护参数 挑顶区域顶板采用锚索支护,锚索间排距为 900mm 800mm, 锚索规格为 21.6mm 9300mm,每排锚索由一根 4m 长 12#矿用 - 7 - 工字钢连接;不需要挑顶的区域,在保留原支护的基础上,加 打锚索,加打锚索间排距为 900mm 800mm,锚索规格为 21.6mm 9300mm,每排锚索由一根 4m 长的 12#矿用工字钢连接。 巷道两帮,上部采用锚索支护,锚索间排距为 1000mm 800mm,锚索规格为 17.8mm 4300mm,每排锚索由一根 2.4m 长的 12#矿用工字钢连接,底部锚索支护不到位的地
15、方采用锚 杆支护,选用 22mm 2400mm 的等强度螺纹钢锚杆。 二、事故发生经过及应急处置情况 (一)事故发生经过 2019 年 6 月 19 日约 6 时 30 分,像往常一样,综掘二队班 长柳志军召集智艳丰、柳永江、郝风雷、张立同、武振玉、王 士杰、王勇辉在其宿舍开班前会,安排工作任务是继续对 50206 回风顺槽进行加固维护作业,强调了安全注意事项。 7 时 10 分左右,上述 8 人开始下井, 8 时左右到达 50206 回风顺槽。首先进行清浮煤割底作业,智艳丰、张立同在巷口 负责开皮带、开溜子,班长柳志军负责驾驶综掘机割底,柳永 江负责给柳志军打信号,郝风雷、武振玉、王士杰、王
16、勇辉到 综掘机后方三至五米处清浮煤,清浮煤和割底工作完成后拉机 尾,智艳丰、张立同在巷口负责松皮带,柳志军负责开综掘机, 柳永江负责给柳志军观察,其余 4 人负责其他辅助工作。 10 时 左右,这些工作结束后开始进行支护作业,平常一个班可以完 成三排锚索钢梁组合支护。当班发现前方待维护区片帮严重, 班长柳志军安排先进行 扩刷帮护帮作业。两帮同时进行作业, - 8 - 作业顺序为:先剪开旧网,拆掉锚杆托盘,溜煤铲煤、扩刷帮, 然后铺帮网、上锚杆托盘、打锚索、装钢梁、紧锁具。智艳丰 和柳志军负责备料,武振玉、王勇辉、柳永江在巷道左帮作业, 张立同、王士杰、郝风雷在巷道右帮作业,帮部基本控制住后,
17、柳永江和郝风雷去右帮打了四根顶锚杆, 14 时后,锚杆搅拌器 损坏,班长柳志军安排智艳丰升井取搅拌器,然后继续作业, 柳永江、郝风雷准备将位于右帮的锚杆机移到左帮打锚索眼, 这时水管长度不够,两人开始找水管接水管,然后开始打顶板 锚索眼,两帮人员继续紧固帮锚索,左帮支 护了 4 排锚索,右 帮支护了 6 排锚索。 15 时 10 分左右,柳永江、郝风雷在打顶板第一个锚索眼 时,砰地一声, 50206 回风顺槽距离巷口 369-377m 范围内巷道 顶部突然垮落,将现场作业的柳志军、郝风雷、张立同、武振 玉、王士杰、王勇辉 6 人埋压,柳永江腿部被埋,他挣扎出来 跑向胶带输送机机头,用固定电话向
18、生产调度指挥中心进行了 汇报。 (二)事故报告情况 6月 19日 15时 12分,庄旺煤业生产调度指挥中心接到井下 50206回风顺槽综掘工作面的电话报告后,立即将事故情况汇报 给矿长张保文及钜盛集团调度中心, 15时 38分,钜盛集 团向宁 武县应急管理局报告了事故情况, 15时 58分宁武县应急管理局 向忻州煤矿安全监察站进行了报告。 (三)事故应急处置情况 - 9 - 1.庄旺煤业应急处置情况 15 时 12 分,庄旺煤业生产调度指挥中心接到井下 50206 回风顺槽综掘工作面的电话报告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 人员抢救,并向钜盛集团报告事故情况。矿值班领导张平立即 下达撤出井下人员指
19、令,并安排矿兼职救护队及综采队工人入 井救援。 2.宁武县应急处置情况 宁武县 县委、县政府接到事故报告后,第一时间启动应急 救援预案,迅速赶到现场成立事故抢险救援指挥部,下设 综合 协调、现场抢险、救援专家、应急保障、医疗防疫、治安 警戒 、 新闻宣传、善后工作等 8 个 工作小组, 开展救援行动。 16 时 27 分,忻州 市矿山 救护大队到达庄旺煤业,了解情 况后, 16 时 51 分 ,第一批 15 名救护 队员 携带 救援装备入井, 到达 事故现场 发现冒落 物 堆积 高度约 3 米 ,冒 高 约 4 米 ,冒落 长度约 8 米 ,为了防止 次生 事故的发生,救护队员在原有 支护 的
20、基础上加固巷道后继续清理冒落物,搜救被困人员 。 17 时 20 分 ,第二批 3 名 救护队员入井救援。 3.应急救援 评估结论 接到事故报告后,庄旺煤业及宁武县委、县政府分别立即 启动应急预案,按照预案展开救援, 截止 18 时 59 分,井下被 困 6 人全部救出; 20 时 36 分至 41 分, 6 名被困人员全部 被 送 往宁武县人民医院进行救治,经确认, 6 名被困人员全部遇难, 抢险救援工作结束。 - 10 - 在本次事故救援中,事故企业、各级政府以及各方救援力 量均以抢救矿工生命为第一任务,分工明确,响应及时,处置 科学,措施得当。 三、事故原因分析 (一)事故原因分析 结合
21、与事故相关的人证、物证、技术鉴定结果等方面的分 析结果,造成事故发生的技术原因和安全管理方面的主要原因 有以下几方面: 1.经调查,作业人员进行巷道修复时,未执行由上向下、 逐排推进的施工作业顺序,实际先进行起底、刷帮作业,后进 行顶板补强锚固支护,且一次性刷帮循环进尺右侧达 7.1m,左 侧达 5.8m,明显违反了矿方批准的安全技术措施规定。 2.根据事故地点起底、刷帮痕迹判断,作业人员进行巷道 修复时,顶底板、两帮移近量均已超过 1m,锚固结构的平衡状 态邻近极限,起底、刷帮作业会打破原有平衡。大尺度的起底、 刷帮循环进尺加大了巷道稳定状态劣化的程度和范围,造成了 冒顶事故的发生。 3.从
22、尚未进行修复的位置看,顶、帮锚固结构均已发生不 同程度的鼓出变形,据此判断,锚杆、锚索不仅承受破碎围岩 的重力荷载,更承受着碎胀、剪胀、离层等膨胀变形荷载,因 此,依据惯用的悬吊原理确定的锚固强度难以承受巷道变形地 压,断锚、脱锚现象就会出现。 - 11 - 4.巷道围岩条件复杂多变,冒顶区存在 小型褶曲构造、节 理裂隙发育,矿压显现剧烈且规律不明显。 5.3 号煤层与 5 号煤层的层间距约 50m, 30102 综采工作面 与事故巷道之间的水平距离约 60m,从空间位置关系判断, 3 号 煤层 30102 综采工作面开采形成的动态扰动、静态支承压力以 及 2 号煤层开采遗留煤柱的支承压力对事
23、故巷道稳定性有不利 影响。 6.事故前后在事故巷道能听到煤炮声,说明事故地点处在 邻近区域坚硬岩层断裂震动应力波的影响范围内,应力波是引 起锚杆、锚索产生破断的原因之一。 基于上述分析认定:这是一起受围岩条件复杂、煤层群多 重采掘扰动、巷道围岩及锚固结 构的时间效应等多重因素影响, 由巷道修复作业工序错误、执行煤矿制定的 50206 回风顺槽巷 道维护安全技术措施不到位导致的较大顶板事故。 (二)事故类别 经事故调查组分析认定,该起事故为顶板事故。 四、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 本次事故共造成 6 人死亡,依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经济 损失统计标准( GB6721-1986)和有关规定统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山西 宁武 大运华盛庄旺 煤业 有限公司
